搜尋結果
-
【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優良實務短講:大葉通識教育創新與D無窮學院
iGER計畫日前舉辦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在臺北上午場中邀請到大葉大學校務發展及品保處長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郁文以「大葉通識教育創新與D無窮學院」進行短講,分享該校如何透過結合SDGs生態基地發展特色通識教育,及「D無窮學院」虛擬學院的創新嘗試。在演講中,陳郁文主任首先感謝iGER及高教深耕計畫對大葉大學的支持,使學校能夠走出一條結合SDGs生態基地的特色通識教育路線。
-
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日期:113年12月12日(四)
時間:上午09:30 -下午05:00 (上午09:00 開始報到)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臺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合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大葉大學、國立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法鼓文理學院、逢甲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會議議程連結:https://reurl.cc/46g192 -
2024 iGER Day 成果發表會
日期:113年7月4日(四)
時間:上午09:30 -下午05:00 (上午09:00 開始報到)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合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大葉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法鼓文理學院、逢甲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
iGER Courses
ㄧ、iGER Courses
「IGER-COURSES」是分項計畫3-2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第二期重點推動的「通識教育數位課程平台」,旨在為全台各大學通識中心提供靈活、優質且可共享的混合式遠距教學資源,透過走訪各校深入了解通識教育數位資源需求,建立更符合校方需求的數位平台。
二、iGER Courses課程特色
iGER Courses提供各校通識教育中心彈性選用的課程模式,學校可根據實際需求,自主選擇以下四種課程方案:
1.無痕方案
學生可直接在平台上選修課程,完修後頒發證書,回學校認列學分。
2.鏡像方案
學校選用「主授教師」課程,學生透過平台修課,當學期修畢即可認列學分。
3.大衛星方案
學校教師全數採用「主授教師」的授課內容,於校內平台開課,學生在校內平台修課,完修後取得學分。
4.小衛星方案
學校教師部分採用「主授教師」的授課內容,靈活融入校內課程,學生在校內平台修課,完修後取得學分。
簡而言之,前兩種方案由「主授教師」負責授課,後兩種方案則提供選用教師更大彈性,便於根據各校教學特色靈活應用。 -
iGER行動諮詢服務(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iGER行動諮詢服務繼續開跑啦!】
這次iGER團隊來拜訪的是位在臺北市區內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身處在紅牆綠蔭當中,這所擁有秀麗風景的大學,她的通識教育發展會展現出何種風景呢?
讓我們馬上來為大家揭曉吧!
【七大通識領域】
北教大通識規劃了品德、思考與社會領域、文史哲領域、藝術美感與設計領域、數位科技與傳播領域、環境與自然科學領域、生涯職能領域、外國語言與文化領域等七大領域課程。學生在畢業前必須修習至少四個領域的課程,總計18學分,其中包括外國語言與文化領域2學分以上及數位科技與傳播領域之「人工智慧基礎程式設計」課程2學分(理學院之數資系、資科系、數位系等三系大一新生可免修但需修習相關系課程)。
【微型學分學程】
北教大通識教育中心另特別設計了19組微型學分學程,學生只要修習達6至10學分即可申請核發證明書。109-113學年度已有587位學生取得通識微型學分學程證書,成效顯著。114學年度第1學期預計增設「幸福力微學程」,進一步豐富選擇。
【多元講座與活動】
通識教育中心規劃多樣學習活動,包括戲劇表演、展覽、創意市集、田野參訪及服務學習等,並關注都市更新、農業發展、性別平權等社會議題,以活潑且貼近現實的方式進行教學。此外,自108學年度第2學期起,至今已舉辦逾百場大師及專題系列講座,主題廣泛,涵蓋傳媒、教育、藝術、歷史、科技等範圍。
【資訊科技素養教育】
113學年度起,原大一新生均須修習的「基礎程式設計」升級為「人工智慧基礎程式設計」,並同時開設「人工智慧教育應用概論」等相關課程。進階資訊能力課程亦持續開設中,協助學生增進資訊素養能力,為未來職場做準備。此外,為提升學生對人工智慧的理解,中心自111學年度第2學期起舉辦人工智慧相關講座,其內容涵蓋應用發想、服務實作、概念介紹等面向。
【結語】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歷年來不斷改革,積極執行校內外委員建議,並將持續執行專案計畫、定期檢討課程內容及建立嚴謹的教師評審機制,提升通識教育的教學能量與品質。 -
臺灣體大通識教育的革新、定位與挑戰
「作為全國僅有的兩所體育大學之一,我們雖然規模較小,但我們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許立宏主任在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中,以此開頭,並娓娓道來該校通識教育的特色與發展歷程。
-
臺灣體大通識教育的革新、定位與挑戰
【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
優良實務短講:臺灣體大通識教育的革新、定位與挑戰
■講者:許立宏 /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
108課綱 x 通識教育 教學實踐工作坊(台中場)
素養導向,課程轉化!
108課綱的首屆學生已進入大學,
面對素養導向的學習經驗,
我們的大學通識課程——準備好了嗎?本工作坊聚焦「理念落地、課程轉化」,
引導您深入檢視與實作,開展素養導向的通識教學新可能:- 檢視自身課程大綱的素養比重與內涵
- 發展兼具學術承載度與素養實作的課程架構
- 設計符合素養導向的教學單元
- 開發對應素養實作目標的評量方式
從教師自身課程的角度出發,透過具體案例、引導演練與同行對話,
讓您的課程不只是知識傳授,更是素養實踐的場域!
誠摯邀請關心教學革新的您,
一起推動素養導向的通識教育邁向新里程!一、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教育部、國立政治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二、時間:2025年5月21日(三) 14:00~17:30
三、地點:高鐵台中站多功能大會議室
地址:台中市烏日區站區二路8號(高鐵台中站1A出口左轉30公尺處)四、報名方式:線上報名,敬請填寫表單,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報名截止時間:2025年5月14日(三)。本活動將提供電子研習時數證明(3小時)給予全程參與者。
五、聯絡人:國立清華大學郭助理 (03)5715131分機73013;peiling3@gapp.nthu.edu.tw
-
典範與特色課程專區
以下資料及影片皆由【iGER分項計畫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所製作
本分項計畫之任務在於建構和推廣典範與特色通識課程。關於典範和特色通識課程的對象,考量課程必須具有公認之代表性,因此,特色通識課程邀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且執行過三次之教師,典範通識課程則邀請歷屆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得主。由教師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
iGER行動諮詢(嶺東科技大學)
【iGER行動諮詢服務第四十二校】
這次iGER團隊來到了位於臺中市的嶺東科技大學,近年來學校透過創新教育理念在臺灣技職教育界嶄露頭角,秉持著「磐石固本×體用融通」理念,期許通識能成為學生自身專業的強大底氣。
【實作導向的創新課程】
學校強調實作技能與生活應用結合,開設「小資族理財學堂」、「奇幻文學與再創應用」等課程。110至112學年度開設47班,共2,148人修讀。此外,積極開設「韓國飲食與生活」、「越語與文化」等多元語言文化課程,開設38班,共1,834人參與。
【數位時代的AI教育】
學校致力推動APP Inventor、Scratch等相關課程,以培養學生邏輯運算基本認知。114學年起將以生成式AI賦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並將AI認證列為全校基本素養檢核工具,更推出「AI應用微學程」連結學生專業領域與AI應用。111至113學年期間,修讀資訊科技素養相關課程人數達9,563人,並計有2,539人取得相關證照,另舉辦10場次生成式AI工作坊,展現具體成效。
【教學研究與創新教學】
教學研究方面,學校鼓勵並輔導通識教師爭取教學實踐研究專題計畫。108至113年共通過15件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更在109年獲選成為教育部「中文閱讀書寫」三所示範學校之一,自103年起亦陸續爭取重要計畫的挹注,持續推動教育創新。
【永續發展的社會實踐】
學校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通識課程,以培養學生系統思維、預期未來、價值反思、創新規劃、溝通協作、批判思考、自我意識、解決問題8項核心素養,期望學生成為「實踐永續發展目標的推手」。113學年度更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簽署《大學永續發展倡議書》,展現學術機構的社會責任。
【個別化特色培育】
以跨域(解決問題)、體驗(國際體驗)、淬鍊(專業技術)、活用(新創知識)等為培育方向的「嶺秀登峰培育計畫」成果豐碩:111至113級學生共取得了36張專業證照、6張高階語言證照,8人次競賽獲獎,10位學生預計海外遊學,充分展現出個別化特色培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