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專區
-
論壇4報導:通識教育與大學社會責任(USR)
論壇主持人: 陳明柔/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閱讀書寫暨素養課程研發中心主任
論壇引言人: 楊智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陳美珠/南臺科技大學高齡福祉服務系副教授兼社會責任暨環境永續中心主任在高等教育面臨轉型挑戰的今天,如何將大學社會責任(USR)融入通識教育課程,已成為各大學關注的重要議題。這場論壇中,來自不同背景的教師分享了課程設計、學生參與及社區合作的實務經驗,坦誠討論執行過程中的困難與解決策略,提供了反思大學教育本質的機會:我們如何培養具有社會參與意識的公民?
-
-
-
-
-
專業為體、跨域為用:通識教育之踐履
今天很榮幸參與這場全國通識教師交流會,與各位先進分享「專業為體、跨域為用」的教育理念。作為一位經濟學教師,我深刻體會通識教育在當代高等教育中獨特的價值與挑戰。
首先分享一個有趣的觀察:全台灣150所大學中,大約有100多個財經相關科系;其中稱為「經濟學系」的應該有30多個。然而,沒有任何一個會議能將這些相近學科的系所全部召集在一起開會。但是,主導通識教育的iGER計畫,卻能把150所大學的通識教育工作者,全部找來一起開會交流。這就說明了通識教育「跨界、無界」的特殊性質,也正是今天會議主題的具體實踐。
-
通識教育改革與創新:臺師大、屏東大學的實踐經驗
本文整理自iGER計畫所舉辦「游於變—直面未來的通識教育」全國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講者:鄭怡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林彥廷/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院長
在高等教育快速變遷的時代,通識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基石,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如何在保持通識教育本質的同時,回應時代需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亟需思考的課題。本文整理了臺灣師範大學、屏東大學兩所學校在通識教育改革上的實踐經驗,從組織變革、課程創新到教學模式轉型,呈現不同類型大學在通識教育發展上的多元路徑。 -
永續發展目標學的啟動:虎尾科大通識教育的轉型
「在被邀請今天的分享時,我心裡其實有點錯愕,」虎尾科技大學康世昊主任坦言,「我們為什麼可以被邀請來分享?這讓我感到很意外。」但也正是這個機會,讓他得以向大家分享虎尾科大通識教育中心從驚濤駭浪到穩健腳步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