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O.GE通識探險家生命教育策展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是否曾停下腳步,思考過生命的根本意義?「我為什麼活著?我該怎樣活著?我要如何活出我該活出的生命?」這三個看似簡單卻深刻的問題,正是每個人在人生旅程中必須面對的終極課題。
iGER計畫的子分項計畫O.GE通識探險家平台特別邀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孫效智教授,及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副主任王榮麟副教授擔任策展人,精心規劃「生命教育」主題策展。孫效智教授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長期致力於生命教育推廣,在倫理學與生命倫理領域具有深厚專業背景;王榮麟副教授為法國索邦大學哲學博士,專精科學哲學與演化倫理學,擅長以獨特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思考。
-
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感謝您今日蒞臨參與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期待您留下寶貴的意見,
讓我們能在將來提供更優質的內容。
-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93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最初為校級一級單位。經過多次組織調整,於103年2月1日再次恢復為獨立一級輔教單位。目前中心位於圖書館1樓H106室,編制包括中心主任1人、助教1人及助理員1人。自113年8月1日起,由音樂系謝宜君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
嶺東科技大學
嶺東科技大學位於臺中市南屯區,近年來以其創新的教育理念和卓越的教學成果,在臺灣技職教育界嶄露頭角。
-
從諮商到通識:生命教育的跨域推動
王冠生(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學生諮商中心主任)應iGER計畫邀請,於「2024年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以「通識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為題短講,本文據之整理而成。
-
讓通識教育成為被需要的學習:從哈佛調查談起
林從一教授(現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時任華梵大學校長)應iGER計畫邀請,於「iGER Day 高教最難論壇」以「通識被需求了嗎?」為題短講,本文據之整理而成。
通識教育在台灣高等教育中長期面臨一個核心問題:對學生人生具有深遠幫助,但眼前卻沒有被需求,或至少這個需求沒有被認識。如何讓通識變成既被需要又被需求的教育內容,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必須深思的重要議題。
-
讓通識教育成為被需要的學習:從哈佛調查談起
林從一教授(現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時任華梵大學校長)應iGER計畫邀請,於「iGER Day 高教最難論壇」以「通識被需求了嗎?」為題短講,本文據之整理而成。
通識教育在台灣高等教育中長期面臨一個核心問題:對學生人生具有深遠幫助,但眼前卻沒有被需求,或至少這個需求沒有被認識。如何讓通識變成既被需要又被需求的教育內容,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必須深思的重要議題。
-
生命教育的多元實踐:台灣各大學院校的創新教學模式
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已成為培養全人發展的重要環節。面對現代社會快速變遷、學生心理壓力增加及生命價值迷惘等挑戰,台灣各大學院校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課程,透過多元創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探索生命意義、建立正確價值觀,並培養面對人生挑戰的能力。本文根據《生命教育與通識素養》一書的內容,綜合介紹台灣各大學院校在生命教育領域的特色實踐與創新成果。
-
因應當前教育挑戰的生命教育
孫效智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應iGER計畫邀請,於「2024年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以「多元型態的生命教育課程規劃」為題短講,本文據之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