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過去活動】典範與特色通識課程研習
- 想了解如何設計出優良的通識課程嗎?
- 課程與教學是如何轉化以符合現代學生需求呢?
- 快來報名研習活動!!(每場次皆有教育部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得主及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教師擔任講者)
一、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合辦單位: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大同大學
二、研習目的:
- 分享典範與特色通識課程設計理念與實踐,供全國通識教師觀摩學習。
- 提供典範與特色通識教育實施模式,讓通識教師依自身學校的特性,發展適合且創新的通識課程。
- 引導各校通識教育開課單位,規劃具系統性且符合學生需求及學習模式的通識課程。
三、研習對象:全國大專院校通識教育教師及對研習活動有興趣者。
四、研習時間/地點:
- 第一場:112/5/19(五) 9:00-12:00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求真樓4樓會議室K401
- 第二場:112/5/26(五) 9:00-12:00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活動中心2樓演講廳
- 第三場:112/6/2(五) 9:00-12:00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大樓202國際會議廳
- 第四場:112/6/9(五) 9:00-12:00 / 線上研習(本場次不供餐,會議連結將另行通知)
五、報名方式:線上報名,請至https://reurl.cc/ZX28LV填寫表單,額滿為止。
各場次報名截止時間:第一場-112年5月15日(星期一)。第二場-112年5月22日(星期一)。第三場-112年5月29日(星期一)。第四場-112年6月5日(星期一)。
六、活動資訊:
- 各場次研習議程及講者名單請見附檔
- 報名教師須全程參與,將核發研習時數3小時。
- 響應環保及節能減碳,與會人員請自備環保杯。
七、聯絡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洪啟瑄助理。聯絡信箱:iger.cdtc@gmail.com;聯絡電話:02-77495943。
-
20230602 典範與特色通識課程研習(第三場)
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202國際會議廳舉辦「典範與特色通識課程研習(第三場)」之活動照片。
-
20230519 典範與特色通識課程研習(第一場)
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求真樓K401會議室舉辦「典範與特色通識課程研習(第一場)」之活動照片
-
【特色通識課程】文學與創新-創意思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胡詠翔副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特色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且執行過三次之教師,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文學與創新-創意思考這門課程為跨領域的專業自主學習,以真實職場企業模式進行教學、知識內容、評量方法的創新,運用沉浸式學習及合作學習落實學用一體,並培養學生自主調整學習目標、進行反思以解決問題的素養。 特別感謝:胡詠翔副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Provided to YouTube by CDBaby Study Music · Background Music for Videos No Copyright Background Music ℗ 2021 Background Music for Videos Released on: 2021-02-16 Auto-generated by YouTube. https://youtu.be/0arOCHr2Dj0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通識教育 #特色課程 #文學與創新創意思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特色通識課程】電影中的密碼學/真理大學 林熙中助理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特色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且執行過三次之教師,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電影中的密碼學藉由電影情節的介紹與討論,帶領非資訊相關科系學生,在不涉及複雜數學的前提下,循著密碼技術發展的歷史脈絡,運用生活化的例子,結合解謎、實作、連結在地等創新教案,一步步了解密碼學。 特別感謝:林熙中助理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Upbeat Corporate Podcast by Infraction [No Copyright Music] / Market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fL_Vyc7rs&list=PL7pkSK1xbGD7_t1_y5YdN8oaRvygZiuY0&index=1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通識教育 #特色課程 #電影中的密碼學 #真理大學 -
【特色通識課程】閱讀與寫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蔡娉婷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特色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且執行過三次之教師,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閱讀與寫作」這門課程藉由教學策略破除學生對國文課的成見,如運用問題導向、專題導向結合深度討論,以及行動式翻轉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課堂中也時常給予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非常重視學生的參與感。 特別感謝: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蔡娉婷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Provided to YouTube by CDBaby Romantic Music · Background Music for Videos ℗ 2022 Background Music for Video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uDZ2B-o2U&list=OLAK5uy_mPK4NqtquPMVYMAArG9KeKGvh6XfU9SwU&index=2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通識教育#特色課程#閱讀與寫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
【特色通識課程】中文寫作/臺北基督學院 李佩師助理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特色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且執行過三次之教師,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透過本課程從字句、篇章到組織結構,透過讀寫整合的引導,文藝類寫作以《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為脈絡,搭配範文,逐步帶領學生掌握與拆解不同寫作技巧,並進行實際 寫作練習,以達到基本文字表達暨溝通能力,展現具體成果。
特別感謝:李佩師助理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HUzWj-sSWw
Royalty Free Music - Uplifting Corporate | Background Positive Upbeat Motivational Happy Real Estate - YouTube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特色通識課程】環境與人/文藻外語大學 陳靜珮副教授
【環境與人:結合在地特色的永續發展教育實踐】
本課程呼應文藻外語大學「敬天愛人」的校訓,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陸域生態保育與責任消費為核心,透過環境教育理論結合在地特色,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誠如珍古德所言:「如果大家都能看見我眼中的美,就能致力於拯救這些提供人類食物和住所的動物和樹木。」本課程正是希望透過多元教學,讓學生看見環境之美,進而產生保護環境的使命感。
以David W. Orr提出的「生態素養」概念為基礎,強調環境教育應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需要跨學科整合理解,並促進人與自然的對話。環境教育必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連結,透過實地體驗加深對環境的理解。基於此,本課程致力培養學生認識自然環境與人的關係,理解環境專業術語,並培養環境關懷素養。
在教學實踐上,則運用學校周邊的環境特色進行在地連結。學校特殊的傍水地形、百年中介聚落發展史、極端降雨災害經驗、社區濕地轉型過程,以及登革熱防治經驗,都成為豐富的教學素材,讓學生體認環境議題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本課程採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包括戶外觀察與探索。教師帶領學生前往社區濕地進行實地考察,運用地圖和望遠鏡等工具,培養細微的觀察能力。室內教學則運用水土保持主題桌遊,讓學生在遊戲中理解環境災害。環境新聞的閱讀與討論幫助學生拓展環境議題視角,而資料視覺化實作則培養數據分析能力。
本課程特別重視環境美感體驗,運用校園及社區的自然素材進行創意手作活動。這種結合科學理性與人文感性的學習方式,深化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觀察與理解。評量採用多元方式,包括學習回饋單、戶外教學表現、視覺化實作,並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環境服務活動。
透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環境教育理念落實在日常學習中。這種教育模式不僅傳授環境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與行動能力,為永續發展的未來貢獻一份心力。
點擊閱覽本課程架構、 內容、教學實施歷程:https://reurl.cc/RLjyVz
#通識教育#特色課程#環境與人#文藻外語大學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特別感謝:陳靜珮副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Cool Upbeat Background Music For Videos _ No Copyright Mus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1Jp6U17e4Q -
【特色通識課程】性別與當代臺灣家庭/慈濟大學 李雪菱副教授
【跨越邊界的對話:「性別與當代臺灣家庭」的通識教育實踐】
「我很相信,沒有理解差異、與差異交朋友的行動,人很難改變。而當我們的心開始變柔軟,開始相信人會改變,世界才可能變得更美好。」慈濟大學的李雪菱副教授如是說。她認為,通識教育是一種沒有學科邊界,可以盡情與跨領域的師生進行差異對話和深度理解的課程。
課程設計與核心理念
李雪菱副教授所開設的「性別與當代臺灣家庭」課程,起初名為「當代台灣家庭」。她在設計課程時,將台灣百年歷史切分為三個階段:戰前、戰後至1990年,以及1990年至今。後來,因應學校希望融入性別教育的需求,課程轉型為「性別與障礙者和家庭」,在每個歷史階段中加入相應的性別與種目議題。
「我希望學生能提升台灣認同、台灣史的意識,以及性別意識。」李教授特別重視媒體視頻在教學中的應用,透過影片如《青春懸崖》等重要時代主題作品,帶領學生進行深入討論。
三大教學特色
李教授分享了這門課程的三大教學特色:
1. 媒體視頻分析:透過選取重要時代主題影片進行深度討論。
2. 自主學史:針對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疑惑(如「什麼是審議會」、「什麼是鳥籠公投」、「白色恐怖」等),鼓勵他們自己提問、尋找答案,再進行討論。「我讓他們自己去問問題,然後問了這個問題之後去找答案,找完答案來跟我討論。這個方法讓我也大開眼界。」
3. 劇場演出:這是課程的「大賣點」,讓學生能將自己與家庭歷史產生連結。「可以讓同學把自己跟他的家庭的歷史扣上關係。」
課程特色與學習效果
李教授強調,這門課的特色並非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專科應用,而是鼓勵他們把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帶進教室:「有的是帶進教室像掃描一樣把它掃過,然後重新看見;有的是像鏡子一樣反思;有的就把它當問題思考該怎麼解決。」
她認為,每個學生才性不同,很難界定哪種能力是通用的,但課程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媒體識讀能力、性別議題討論能力,以及更重要的問題解決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學生的回饋與應用
一位曾修課的學生,現已成為社工系講師,分享道:「從課堂中學到的對話、閱讀、反思的能力,我現在可以用在我的學生身上。雖然我是教家庭暴力,但我從無聲的講起,講到去年家暴法30年後又發生的沙漠案,從這些事件喚起學生對不同世代的連結。」
這位學生還提到,雖然與學生進行深度對話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但「對話可以加強學生對不同議題的連接感,非常有效地提升整體學習感受。」
教學環境的營造
李雪菱教授強調教室安全感與信任感的重要性:「安全、信任然後對話,這個部分先進行起來,其實就成功一半了。」
在評量方面,她不太傾向使用紙筆測驗,認為對於這類主題,紙筆測驗意義不大。「如果這堂課你沒有問題,你可能要考慮退學。因為如果你對時代沒問題,對家裡也沒有問題,對人也沒有問題,也不想溝通,那你可能比較適合專注自己專門的領域。」
近期,她也將課程與大學社會責任(USR)結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能夠帶動社會責任的意義:「我們這麼雄雄的能量,有一個可以轉化的地方,讓學生真的覺得自己是一個可以帶動社會責任的位置。」
通識教育的價值與期待
討論中,也有人提到現今學生選修通識課的心態——由於家庭經濟支持,許多學生選課時不會考慮「要拿回這個學分的價值」,反而傾向選擇「很好過、很簡單、老師人很好、沒什麼考試」的課程。
對此,李教授表示,無論學生以什麼心態來上課,「他一聽到第一堂第二堂課,他就會變了。我覺得人被觸碰到的時候,他自動那個心態就會走。」她認為,找一個熱情的主題是很重要的,「因為喜歡,你就會一直去經營。」
最後,李雪菱副教授肯定通識教育的價值在於提供跨領域學習的空間:「通識課很好,因為會遇到各種學生、不同科系,他們都會帶來不同的刺激,這是理所當然的跨領域教學空間。」她期待更多教師能將新的觀念、新的想法帶到通識教育中實踐。進一步閱覽本課程架構、 內容、教學實施歷程:https://reurl.cc/qGmy5g
# 通識教育#特色課程#性別#家庭 #慈濟大學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特別感謝:李雪菱副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 ElevateMusica - Corporate Business Motivation [No Copyright Background Mus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0rziRLB9Pk
Beyond Inspiration | Inspiring Background Music | Inspiring Cinematic Music for Video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iNzU4bzpU
Helen | Eric Owyoung & Future of Fore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