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有其專業性嗎?通識教育專業化又是什麼?在112/2/24、112/3/17、112/4/21由本計畫辦理的三場研習活動中,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淑敏教授綜整了13位專家訪談資料後,偕同大同大學吳志富副校長、勤益科技大學劉柏宏教授和文藻外語大學李雪甄教授,針對「通識教育的專業化與課程規劃如何推動」、「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如何促進彼此理解和相互融通」及「提升通識課程多元化的途徑」等子議題,進行了精采的分享與討論。
成果專區
通識教育教師增能培力主題論壇|什麼是通識教育專業化?
2023-05-31
分項計畫:分項2-1:通識教育教師教學知能培力
什麼是「通識專業化」?
「通識專業化」的意義為「通識課程須具備專業的知識成份與內涵」。通識課程絕非傳統課程的簡化版本,而是以知識串接為底,具備高度跨域特性及學術乘載度的通才教育。它不必然是專業化的對立,甚至更要求專業化,更具知識的挑戰性(鄭志成,2018)。
通識教育專業化的推動,為何挑戰明顯?
通識教育具有結構性的發展困境。鑒於臺灣的高等教育具有濃厚的強烈功利取向,超過半世紀的高等教育,一直以配合經濟發展、國防建設或產業發展為其重要發展任務。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臺灣的許多大學特別重視教育的邊際效益,大學的工具化性格頗為強烈,影響所及,使得大學作為「知識社群」的自主性與主體性日益減弱(黃俊傑,2004)。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也面臨績效主義和職場競爭力為優先的夾擊。少子化後,大學校院之間招生的競爭下,更加重視專業就業績效,因此,通識教育可能更有邊緣化的危機。此外,在跨域混合職位人才的需求下,傳統單一領域、科系的專業將面臨挑戰,故能提供跨領域思維與跨學科方法的整合性通識教育極為重要,這也是「通識教育專業化」的其一努力方向。
通識課程需要因應時事和知識快速變遷
開發通識課程並不容易,通識課程看似沒有教科書,準備的教材卻比在專業科系多,內容要配合時事隨時調整,更要思考如何將專業領域的知識傳遞給所有的學生。所以,通識教師承擔了促進社會大眾理解通用性知識的角色,如科普文章或線上課程的參與,皆有助於提升通識課程的專業化。通識教育有其獨特使命,教師有責任將學生學習指向未來,而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則是通識教育不變的關懷。
(以上僅針對論壇內容進行部分分享)
感謝所有參與112年2月~4月三場次論壇活動的老師/夥伴們;特別感謝共13位專家學者接受本計畫訪談
參考文獻
- 黃俊傑(2004)。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高雄: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 鄭志成(2018)。對於通識教育與專業化的一些思考。通識在線,7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