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概論暨環境教育:永續水資源教育的創新實踐】
在當今環境教育的脈絡下,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與永續發展思維,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介紹一門整合性環境教育課程中,關於水資源議題的創新教學設計與實施成果,展示如何將環境教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課程以「當今環境議題」、「永續發展理念與實踐」、「綠色文明與人類未來」及「環境行動專題報告」為四大主軸,採用循序漸進的學習模式。在水資源議題的單元中,特別整合了課堂講授、遊戲體驗、小組討論及實地考察等多元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整體思考能力。
課程的核心特色是採用「藍晶方舟」桌遊作為重要教學工具。這款桌遊模擬在氣候變遷威脅下的水資源利用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立場的組織角色,體驗策略協商的過程。教學活動橫跨三週,透過漸進式的體驗與深化,引導學生建立全面的水資源管理認知。
在第一週的暖身試玩中,學生的決策多以金錢利益為主,反映出現實生活中的思維模式。然而,當遊戲結果導致社會福祉受損時,學生開始意識到永續發展必須兼顧多方面因素。第二週加入政策卡牌元素,增加決策的複雜度,學生開始思考組織策略並進行協商。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他們逐漸從個別利益轉向公眾利益思維,展現更成熟的決策能力。
第三週通過角色互換,進一步強化多元思考能力。學生能夠運用先前經驗,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展現出更高層次的策略思維與協商能力。整體表現顯示,學生已經建立起永續水資源利用的概念,並能在集體決策中實踐這些理念。
為了增強學習的實踐性,課程設計了兩項重要的評量活動。首先是「水資源素養評測」,通過前後測的對比,評估學生在知識、價值觀和行動能力等方面的轉變。另一個是「水資源概念圖」,要求學生繪製概念圖以反映其對水資源議題的整體理解。
此外,課程也設計了「小組決策紀錄表單」和「個人檢查點問卷」,定期追蹤學生在遊戲過程中的表現與反思。學生還需撰寫線上心得和個人學習單,記錄學習歷程並提出建議。
為了將課堂所學與實際案例結合,課程安排學生參訪桃園市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與新勢礫間水質淨化系統。通過實地考察,學生能夠直接觀察和了解河川整治的具體作法,以及如何在生態保育、污染防治與親水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知,也培養了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觀察結果顯示,學生在幾個方面有明顯進步:從單純經濟考量發展到多元價值判斷,培養跨組織協商與共同利益的思維,建立永續發展的整體觀念,以及提升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力。這些成果反映了課程設計的良好成效。
環境教育不應僅限於知識傳授,更要注重價值觀的建立和行動能力的培養。本課程的實施經驗顯示,通過多元教學策略的整合,特別是遊戲化學習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度,而角色扮演的方式,則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多元思考能力。
在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時,培養具備永續發展思維的未來公民變得愈發重要。本課程的創新教學設計展現了如何將環境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更能培養其價值判斷和行動能力,值得在環境教育領域推廣應用。
進一步閱覽本課程架構、 內容、教學實施歷程:https://reurl.cc/zpM5Kk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特別感謝:林青蓉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Forest Videos with Ambient and Calm Music - No Copyright Videos - Nature Videos - FreeCinemati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fmrynC4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