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典範通識課程】犯罪與社會/東海大學 謝志龍副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典範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勵屆得主,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本課程旨在介紹犯罪社會學相關理論,並藉由案例討論熟悉及應用理論,期望能夠讓學生了解犯罪社會學之發展及概況,同時落實結合理論與實務,使學生能夠分析台灣的偏差與犯罪現狀;最後,藉由對概念與理論的認識,幫助學生對於社會中的犯罪現象有更清楚的認識,並藉以形成防制與解決之觀點。
特別感謝:謝志龍副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 Stock-Waves-Peaceful Corporate【No Copyright Background Mus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4bTKW8ud0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20240524 典範與特色通識課程研習
典範通識課程工作坊邀請國立中央大學單維彰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自身如何設計通識課程「文化脈絡中的數學」,及轉化課程與教學的歷程。
特色通識課程工作坊則由東海大學謝志龍副教授以「犯罪與社會」的通識課程為例,分享教學生涯可能遇到的困境,紮實的分享內容,讓與會者受益良多。
感謝各位積極參與,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可以齊聚一堂。
-
【典範通識課程】西洋文學與醫學/中國醫藥大學 郭欣茹副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典範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勵屆得主,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本課程以文學詮釋作為出發點,透過深入閱讀、分析經典西洋文學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身心靈掙扎、所面臨之生命困境與對疾病的認知,學生可突破個人生命經驗之侷限,憑藉文學場域中跨時空限制、跨地理疆界、跨文化之特性,尋得一可參照對應之座標軸,更精確理解醫療場域內的人文關聯,進而發展對生命倫理議題之問題意識與自我思辨,以確立相關醫學議題之深邃價值觀。
特別感謝:郭欣茹副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 Corporate Background Motivational Dreamy by Infraction [No Copyright Music] / Corporation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 / 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典範通識課程】科學新聞與生活/國立中正大學 黃俊儒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典範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勵屆得主,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本課程以近代科學傳播研究的學理作為基礎,透過科學新聞與日常生活之間關係之解析,區分各種不同類型之科學傳播與科技社會的互動型態,並配合每週選取具代表性之科學新聞報導,引導學生解讀一則科學新聞背後運作的邏輯及意義。之後並透過「學生即科學記者」的期末,透過實際的動手做的活動,一方面達成建構科學新聞背後知識基礎的科學素養,另一方面亦習得科學產製過程中的媒體素養。
特別感謝:黃俊儒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 Wavecont - Inspiring (Corporate / Technology / Presentation) [No Copyright Background Music]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 / 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典範通識課程】中國經典與現代文明/ 梅家玲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典範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勵屆得主,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本課程希望引領學生重新閱讀經典,除了從歷史文化面向去理解其中的價值觀、思想體系、文學特質與情感寄託之外,更希望以現代的眼光深入思辨它與現代文明形構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其間的創造性轉化。
特別感謝:梅家玲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 Royalty Free Music - Corporate Inspirational | Background Positive Instrumental Motivational Podcast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 / 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典範通識課程】社會關懷方案規劃與實踐/文藻外語大學 蔡介裕副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典範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勵屆得主,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本課程著眼社會關注議題,以社區為對象,帶領學生運用行動企劃的概念與精神,從確立動機、創意發想、實踐行動、自我反思等步驟,了解如何把看見的社會問題化成自身能夠實踐解決的創意行動,與同儕一起發想創意、實踐創意,並養成社會關懷精神與行動精神,進而深化學習的領域、擴大生活範疇與生命歷練,善盡社會責任。
特別感謝:蔡介裕副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Uplifting and Inspiring Background Music For Videos & Presentations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
FB粉專: / 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典範通識課程】音樂賞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林世凌副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典範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勵屆得主,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本課程盼藉由對音樂元素與本質的認識,欣賞各類型音樂作品,培養學生音樂的基本常識,增進學生音樂聆賞的感受體驗能力,透過不同音樂作品的介紹與賞析、使學生充分認識音樂藝術表現的多樣性,積極提升學生創造性思考之能力。
特別感謝:林世凌副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 Chill Instrumental [Non Copyrighted Music] "Embrace" by @Sappheiros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 計畫FB粉專: / 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典範通識課程】環境保護概論暨環境教育/銘傳大學 林青蓉教授
【環境保護概論暨環境教育:永續水資源教育的創新實踐】
在當今環境教育的脈絡下,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與永續發展思維,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介紹一門整合性環境教育課程中,關於水資源議題的創新教學設計與實施成果,展示如何將環境教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課程以「當今環境議題」、「永續發展理念與實踐」、「綠色文明與人類未來」及「環境行動專題報告」為四大主軸,採用循序漸進的學習模式。在水資源議題的單元中,特別整合了課堂講授、遊戲體驗、小組討論及實地考察等多元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整體思考能力。
課程的核心特色是採用「藍晶方舟」桌遊作為重要教學工具。這款桌遊模擬在氣候變遷威脅下的水資源利用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立場的組織角色,體驗策略協商的過程。教學活動橫跨三週,透過漸進式的體驗與深化,引導學生建立全面的水資源管理認知。
在第一週的暖身試玩中,學生的決策多以金錢利益為主,反映出現實生活中的思維模式。然而,當遊戲結果導致社會福祉受損時,學生開始意識到永續發展必須兼顧多方面因素。第二週加入政策卡牌元素,增加決策的複雜度,學生開始思考組織策略並進行協商。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他們逐漸從個別利益轉向公眾利益思維,展現更成熟的決策能力。
第三週通過角色互換,進一步強化多元思考能力。學生能夠運用先前經驗,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展現出更高層次的策略思維與協商能力。整體表現顯示,學生已經建立起永續水資源利用的概念,並能在集體決策中實踐這些理念。
為了增強學習的實踐性,課程設計了兩項重要的評量活動。首先是「水資源素養評測」,通過前後測的對比,評估學生在知識、價值觀和行動能力等方面的轉變。另一個是「水資源概念圖」,要求學生繪製概念圖以反映其對水資源議題的整體理解。
此外,課程也設計了「小組決策紀錄表單」和「個人檢查點問卷」,定期追蹤學生在遊戲過程中的表現與反思。學生還需撰寫線上心得和個人學習單,記錄學習歷程並提出建議。
為了將課堂所學與實際案例結合,課程安排學生參訪桃園市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與新勢礫間水質淨化系統。通過實地考察,學生能夠直接觀察和了解河川整治的具體作法,以及如何在生態保育、污染防治與親水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知,也培養了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觀察結果顯示,學生在幾個方面有明顯進步:從單純經濟考量發展到多元價值判斷,培養跨組織協商與共同利益的思維,建立永續發展的整體觀念,以及提升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力。這些成果反映了課程設計的良好成效。
環境教育不應僅限於知識傳授,更要注重價值觀的建立和行動能力的培養。本課程的實施經驗顯示,通過多元教學策略的整合,特別是遊戲化學習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度,而角色扮演的方式,則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多元思考能力。
在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時,培養具備永續發展思維的未來公民變得愈發重要。本課程的創新教學設計展現了如何將環境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更能培養其價值判斷和行動能力,值得在環境教育領域推廣應用。
進一步閱覽本課程架構、 內容、教學實施歷程:https://reurl.cc/zpM5Kk
#通識教育 #典範課程 #環境保護概論暨環境教育 #銘傳大學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特別感謝:林青蓉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Forest Videos with Ambient and Calm Music - No Copyright Videos - Nature Videos - FreeCinemati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fmrynC4mA -
【專題演講】吳思華前部長:永續 AI 時代的通識教育
李校長、曾專門委員、陳科長、在場貴賓、各位關心通識教育的老師、朋友們,大家早安。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應「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辦公室」的邀請,來這裡做一場專題演講。
我一直以為,通識教育應是高等教育的基礎與核心,高教工作者應該非常認真地努力貫徹。記得當年我剛接任政大校長時,行政團隊推動的第一項「教育創新計畫」 就是做「書院教育」。我們當時認為,若能將課堂學習與書院代表的日常生活緊密連結,才是高等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剛才李校長與曾專委致詞時也都説到,關注大環境的發展趨勢非常重要,我認為其中有兩個趨勢須要特別留意,一是永續二是 AI。它們代表兩種不同的發展取向,但都有共同課題,就是關注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以下的報告分為五個部分:先談一下大學的演進,接著說明遽變中的世界,然後分別介紹高等教育的人文創新、通識教育的翻轉以及行政配套等議題。
-
【專題演講】吳思華前部長:永續 AI 時代的通識教育
李校長、曾專門委員、陳科長、在場貴賓、各位關心通識教育的老師、朋友們,大家早安。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應「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辦公室」的邀請,來這裡做一場專題演講。
我一直以為,通識教育應是高等教育的基礎與核心,高教工作者應該非常認真地努力貫徹。記得當年我剛接任政大校長時,行政團隊推動的第一項「教育創新計畫」 就是做「書院教育」。我們當時認為,若能將課堂學習與書院代表的日常生活緊密連結,才是高等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剛才李校長與曾專委致詞時也都説到,關注大環境的發展趨勢非常重要,我認為其中有兩個趨勢須要特別留意,一是永續二是 AI。它們代表兩種不同的發展取向,但都有共同課題,就是關注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以下的報告分為五個部分:先談一下大學的演進,接著說明遽變中的世界,然後分別介紹高等教育的人文創新、通識教育的翻轉以及行政配套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