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
112年全國夏季學院頒獎分享交流會-活動花絮
全國夏季學院在12月6日度過一個歡欣和榮譽充沛的夜晚!我們熱烈祝賀榮獲傑出教學助理的4位教學助理們,他們為課程的教學品質注入生機。同時,也向在「用手思考課程-徵文比賽」和防災士考核中脫穎而出的同學們表示誠摯祝賀!
教學助理是課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的辛勤付出為學生成長提供了堅實支持。頒獎典禮上,全國夏季學院周涵怡執行長表示這些獲獎者以卓越表現贏得榮譽,實至名歸。而在助教分享心得的環節,楊珮君助教表示,感謝學生的陪伴和夏季學院的肯定,她將繼續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接著,我們轉向「用手思考課程」徵文比賽,這場盛宴彰顯學生們的創意和才華。得獎的幾位同學們各自分享自己在全國夏季學院修習的暑期通識課程內容與創作文章的心歷路程,讓在場的師長、同學們都深感鼓舞。
最後,我們看到通過防災士考試的學生們一一上台,由授課老師潘宗毅教授頒發證書,同時恭喜他們通過學科及術科的考驗,這是老師的驕傲,也希望這堂課程,
這不僅為他們提供防災實用技能,也能將習得的技能實踐應用在各自的專業與生活中,學以致用。再次祝賀所有得獎或通過證照者!你們的努力和創造為夏季學院帶來更多活力,期待你們在未來繼續創造更多榮譽!
更多活動花絮,請至全國夏季學院臉書相簿-->https://reurl.cc/v6r2RA
-
通識教育教師增能培力主題論壇|什麼是通識教育專業化?
通識教育有其專業性嗎?通識教育專業化又是什麼?在112/2/24、112/3/17、112/4/21由本計畫辦理的三場研習活動中,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淑敏教授綜整了13位專家訪談資料後,偕同大同大學吳志富副校長、勤益科技大學劉柏宏教授和文藻外語大學李雪甄教授,針對「通識教育的專業化與課程規劃如何推動」、「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如何促進彼此理解和相互融通」及「提升通識課程多元化的途徑」等子議題,進行了精采的分享與討論。
-
-
2024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2024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
【典範通識課程】當代認知神經科學:腦與心智/國立清華大學 焦傳金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典範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歷屆得主,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透過課程探討認知神經科學中的主要課題,並介紹最新的研究發展,討論這些科學發現對個人及社會的衝擊,以科學人雜誌過去所發表有關認知神經科學的文章為主,影片及期刊論文為輔,搭配課程中互動討論,使無心理學或生物學背景的學生亦可學習此一課程。
特別感謝:焦傳金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qc9reeD5I
Infraction - Inspirational Corporate /Background Music (No Copyright music) / News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112學年通識課程執行社群「行動通識教師社群」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是全國少數的院級單位,學院不僅有基礎通識教育中心及博雅通識教育中心,同時更有發揚現代匠師精神的明秀書院、講求基礎科學實驗精神的科普教育中心與重視法學歷史學跨域的日本研究中心。
在通識教育學院的基本架構裡,主要是從多元師資延展而有多元通識教育課程,致力於提供全人且多元化的通識教育課程。通識教育學院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跨領域能力,讓他們具備批判思辨、解決問題與溝通表達能力。
為求通識教師間的更多交流,以及持續提升教學品質,我們在111學年時,即以「勤益科大行動通識之教師社群」申請「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分項二】教師社群補助」。
前期計畫已透過教師社群的成立與運作,促使不同領域之間的教師們,獲得更多彼此交流的機會。甚至在各自課程的教學經驗分享中,嘗試找出未來合作的可能。有鑑於此,作為全面推動「跨領域」交流的基礎,在共同開發執行通識課程中,既能達到教師彼此間的共學共好,並且也可透過「知行不二」的通識課群,積極串接臺中太平這片土地裡的人事物,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
因此,本次社群的成立,既為延續先前交流,更是希望將前期交流經驗,轉化成具體的課程合作。意即,從「課程開發」轉進「課程執行」,且「執行」前期對勤益通識的跨域想像。
社群召集人:陳東賢教授
社群成員:洪國智教授、李念晨教授、鄧美貞教授、劉柏宏教授、鄭明政副教授、周宗憲副教授、施盈佑副教授、黃麗頻助理教授、吳佩熏助理教授、蘇智偉助理教授、徐瑋瑩副教授、廖明誠助理教授、陳廷育助理教授
-
【特色通識課程】中文寫作/臺北基督學院 李佩師助理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特色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且執行過三次之教師,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透過本課程從字句、篇章到組織結構,透過讀寫整合的引導,文藝類寫作以《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為脈絡,搭配範文,逐步帶領學生掌握與拆解不同寫作技巧,並進行實際 寫作練習,以達到基本文字表達暨溝通能力,展現具體成果。
特別感謝:李佩師助理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HUzWj-sSWw
Royalty Free Music - Uplifting Corporate | Background Positive Upbeat Motivational Happy Real Estate - YouTube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iGER主題短講-多元跨域 | 邁向永續的航道 向真實世界學習與實踐的通識教育
深耕於永續發展領域二十多年的,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的何昕家副教授,從學習永續到思考永續的轉變,其旅程可謂豐富而深遠。在「多元跨域」的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裡,他從永續的歷史細說,再轉入自身經驗的教學場域,並從中總結出如何將永續思維運用至課程、促成學生批判思考與社會行動的路徑。
-
iGER主題短講-推動策略 | 給Z世代的通識定位,參與式學習的進路
教育既不能數典忘祖,也不能固守沈痾,那麼,如何在時代變遷中摸出與時俱進的脈搏,因應地調整教育策略?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明柔主任將挑戰聚焦在學習的主體,也就是Z世代的大學生身上,以為通識教育尋找出定位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