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20230110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行動諮詢服務
20230110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行動諮詢服務 活動照片
-

-

112學年通識課程執行社群「食 •藝 -創新與永續」
「食•藝-創新與永續」教師社群是結合高科大各校區與外校教師,透過社群專題講座、實做活動、互動討論與經驗分享等不同方式,針對社會人文、設計思考、視聽藝術、環境永續等「泛人文藝術」之相關議題進行互動交流,深入探討並進行學習分享,進而產出創新的教學設計與課程活動。
本次教師社群所選定的主題為「食物設計」,希望藉由食物與食材有關的在地文化、環境永續,以及個人對食物人文記憶與特殊生命經驗特質,引導出對於相關「食、藝」主題的討論,讓不同專長的教師齊聚互動分享討論,發揮加乘的教學效益,鏈結教師既有的課程,使之深化相關議題討論,建構生活美學與應用的課程設計執行。
社群召集人:林世凌副教授
社群成員:謝佳穎助理教授、唐宜君助理教授、陳怡君助理教授、陳如萍助理教授
-

【典範通識課程】音樂賞析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林世凌副教授
本影片為【iGER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2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所製作
典範通識課程為邀請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勵屆得主,分享課程設計know-how、課程特色及課程轉化歷程,以供全國通識教育教師參考,提升整體通識教育品質。
本課程盼藉由對音樂元素與本質的認識,欣賞各類型音樂作品,培養學生音樂的基本常識,增進學生音樂聆賞的感受體驗能力,透過不同音樂作品的介紹與賞析、使學生充分認識音樂藝術表現的多樣性,積極提升學生創造性思考之能力。
特別感謝:林世凌副教授、參與課堂學生 音樂來源: Chill Instrumental [Non Copyrighted Music] "Embrace" by @Sappheiros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通識教育~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計畫 計畫FB粉專: / iger.edu (快來按讚以獲取最新通識教育資訊!!) 聯繫EMAIL:iger.edu@gmail.com、iger.cdtc@gmail.com 分項計畫: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計畫
-

【優良實務學校】整合盤點再出發: 高雄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新轉機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高科大),是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於 2018 年合併而成。從三校整併的一開始,便對通識課程有許多討論。
回憶這段過程,博雅教育中心主任林世凌說,學校在併校初期主要面臨的問題有:三個科技大學本身的通識課程架構不同、通識中心屬性不同、通識學分認定也不相同,如何保留三校的特色等,但正是這些危機促成高科大重新盤點通識課程,打造新風貌的轉機。
高科大一方面在組織上以「共同教育學院」統攝博雅教育(通識課程)、基礎教育(如中文、數學、物理等)、外語教育(英文),一方面透過課程架構,設計了保留三校特色的「核心課程」,同時回應學生需求,提出更多元彈性的自由選修、微學分、微學程等,建構具有高科大特色的通識教育型態。
-

iGER主題短講-多元跨域 | 從專業到涵養,通識教學的創新之路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丁國桓副教授並不是通識教育中心的專職老師,從他所處的專業來看通識這件事,自有其獨到見解。2024年的iGER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上,他從自身有感的「專業」與「職業」間的學用落差談起,試圖在成為一名老師後縮短學校專業與社會職業的鴻溝,但在旅途行進中,他卻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與主修無關,以致他們進入職場仍要學習,於是在大學無用論中的丁國桓副教授開啟反思:大學之於學生的意義是什麼?
劉欣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