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變化,是鬆綁通識課程類型,除核心課程外,還包含了自由選修、微學分、微學程、高雄在地的服務學習、實務課程等,以多元學習、終身學習的方向去規劃通識課程。
在微學分課程部分,以單元形式進行概念和知識的拆解,讓學生可以透過單次的活動,從實作中學習知識。林世凌説,微學分課程的設計主要是配合科技大學的學生屬性,因為科技大學學生大部分來源是高職端,學生的學習路徑是透過實作來學習,因此會加強微學分課程的實作面向來幫助學生學習技能或技藝,以高科大十分重視的美感教育為例,一般的通識課程大多以靜態知識為主,較難包含繪畫、染色等實作內容,而高科大的做法則是透過微學分的設計,單獨將實作拆解出來,成為微學分課程來推廣。
此外,為回應 108 課綱,高科大積極與高雄多個地區的社區組織合作開設課程,甚至與國家級場館如高雄衛武營、科學工藝博物館等簽署合作協議,開設通識微學分、工作坊等課程。透過與外部單位合作,不但可以讓通識課程有更多不同的想像,打開學生的可能性,而場館所具有的地方特性,則可讓學生更認識地方,知道如何透過地方資源學習,埋下終身學習的種子。
最後,則是具彈性、從學生需求出發,由學生自行提案的「自主學習計畫」。
高科大的自主學習計畫是以主題為導向,學生必須先針對一個主題提出自己的想法、想要解決的問題、預計的執行方式等,再由博雅教育中心的課程委員會審核評估內容的可行性,協助媒合適合的指導老師。
例如,曾有管理學院的學生提出想了解不同外送平台系統的獲益方式,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進行研究與調查,最後發表他的研究成果;或者,也有另一組同為彰化來的學生,提出了想要製作自己家鄉的導覽與推廣方案,因此製作了導覽手冊、拍了推廣影片等,這都是學生可以透過自主學習計畫,充分運用過往所學,經由主題導向的實作產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