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GER計畫)的「資訊科技素養培育分項計畫」舉辦的「2025 Coding 101大學軟體創作競賽」,目的是鼓勵程式設計新手的學生跨入競賽舞台。本次競賽吸引全國眾多學生跨校跨域組隊參加,經過激烈的競爭,最終由20支隊伍晉級,於3月22日在政大公企中心進行複賽。
成果專區
從日常問題到科技創新,學生作品點亮2025 Coding 101舞台

2025-04-17

iGER計畫主持人、國立政治大學李蔡彥校長表示,入門的課程通常編號會在101, Coding 101的比賽就是專門為程式初學者設計的一個比賽。不見得是程式設計多厲害,總歸還是說在你初學程式的時候你帶進來什麼樣的熱誠?代表什麼的創意?還有你本身學科所學東西有沒有一起引進來這種跨域的學習,這是Coding 101的精神。
複賽當日,每個隊伍設置海報攤位,以視覺化呈現其設計成果。參賽學生也準備了電腦,現場展示作品並提供現場操作,為促進學生間的互動,也安排人氣獎投票,讓學生們相互交流。

同時,當天同步舉辦「資訊科技跨域教學經驗交流會」,邀請資訊科技領域課程及進行數位跨域微學程規劃的師長參與,並規劃休息時間讓師長參觀,為學生提供專業建議與指導,激發創意火花,促成新思維的碰撞與交流。

參賽作品涉及多元化的領域,從解決日常問題的出發,包括教育、醫療、以及社會創新等,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學生們跨領域的創意與實踐精神。在今年的競賽中,生成式AI工具的應用成為一大亮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蔣宗哲副教授表示,今年同學們在生成式 AI 工具的協助底下,能夠很快地把專業的部分給補起來,可以更自由地去發揮他們的應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馬尚彬教授也提及,有了 AI,就像擁有一個程式能力很強的室友,能快速解答問題,但它的能力仍有局限。只有把需求拆解成適合它處理的小問題,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優勢。
在這樣的技術輔助下,許多參賽作品充分運用了人工智慧技術,展現了出色的成果。例如,AI Odyssey 利用 RPG 網頁遊戲讓學生以有趣的互動方式學習 AI 知識;AI 影像護流師則聚焦於人流管理與安全監控,開發出即時人流監控與預警系統,以創新技術應對公共安全挑戰;而保鮮+利用影像辨識與文字辨識技術,幫助用戶輕鬆管理食品有效期限,避免食物浪費,提升生活便利性。
2025 Coding 101大學軟體創作競賽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孕育創意與學習成長的舞台。感謝所有參與的隊伍及支持競賽的師長和工作人員,讓這場活動得以圓滿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