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主題短講】AI協力教與學
編按:民國1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計畫)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為增進各校通識實務的交流與激盪,特別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短講,「AI 協力教與學」場次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王世豪助理教授、臺北市立大學胡詠翔副教授以及銘傳大學賈叢林教務長擔任講者,分享各自的經驗與觀點。
-
AI時代的通識教育與人才培育—專訪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
在 AI 快速發展的今日,教育體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變。我們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教育典範轉移時期,需要去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和目的。而通識教育的出現源於人們很早就意識到單純的分科教育對一個人的學習、職業發展和生命養成不夠完整。這種分科制度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目的是讓每個人都有專精的領域,進而在工作崗位上提高效率、增加產出。許多人將這種專業分工視為理所當然,卻忽略了個人全面發展的需求。在當前過度重視就業導向的氛圍中,我們更需要反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培養專業人才,還是培養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
【主題短講】議題導向課程設計
編按:民國1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計畫)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為增進各校通識實務的交流與激盪,特別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短講,其中,「議題導向課程設計」場次邀請東南科技大學王玫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潘宗毅副組長以及國立成功大學黃仲菁助理教授擔任講者,希望透過特色課程的設計與分享,尋找未來通識教育的發展與突破的可能。
-
【主題短講】教育創新推動策略
編按:民國1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計畫)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為增進各校通識實務的交流與激盪,特別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短講,其中「教育創新推動策略」場次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鄭怡庭主任、國立屏東大學林彥廷院長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楊士萱副校長擔任講者,藉由通識課程推動經驗的分享,和與會者共同探索創新課程的落實策略與方法。
-
iGER Courses 即將上線!
iGER團隊的「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計畫」在第一期推動了超過18門/30課次混合式課程,陪伴超過4,200位學生跨校取得學分,並發展出「教師暨行政人員版跨校課程行政輔助行事曆」與「學生版跨校選課輔導羅盤」,其中,「數位教學工具小冊」更獲得超過1,000位教師索取,藉此協助更多想要加入行列的學校或學生,更容易上手與參與。
-
【高教最難論壇】慈濟大學:自愛利他.心懷天下
編按:
「高教最難論壇」是iGER計畫每逢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舉辦的例行論壇,每次邀請不同學校的校長分享觀點,除了交流各校在自身特色下發展出來的通識特質,更希望藉由每位校長的格局與視野,看見推動通識教育的困難點與突破方法。 -
用通識教育打造熱情與呼吸的空間—專訪《報導者》營運長李雪莉
在媒體環境快速變遷的今日,大學教育如何有效地連結職涯發展已成為重要議題。身兼《報導者》營運長、Podcast主持人及大學教師等多重身分的李雪莉,分享了她對當前教育體制與媒體生態的觀察,並反思通識教育的關鍵價值。
-
【過去活動】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
近期,我們陸續接到學校來電,詢問有關 iGER 分區諮詢服務座談相關事宜,也感受到各校夥伴在填寫「通識教育推動調查表」及「資訊科技素養學校自評表」的用心。iGER 團隊誠摯地感謝各校通識教育夥伴們的主動聯繫,這些回饋讓我們看見問卷還有許多可以優化的地方,再次感謝學校的支持與協助。
為了協助學校更順利填寫表單,我們整理出 iGER 分區諮詢服務座談、通識教育推動調查表以及資訊科技素養教育學校自評表的常見問題(FAQ),連結如下,提供給各校參考。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此外,iGER 分區諮詢服務座談填寫及報名的截止日為 114 年 2 月 28 日;若需要更多時間,請隨時讓我們知道。再次感謝大家!
※ 邀請報名對象:通識教育及資訊科技素養教育之業務主管、授課老師或承辦人員。
※ 報名相關資訊及各校所屬場次詳見下方連結。 -
【過去活動】3/26-27日「生命教育與通識素養線上研討會:實務、培力與專書發表」講座暨專書出版發表會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GER)出版的《生命教育與通識素養》將以線上研討會方式發表。誠摯邀請各界參加,說明如下。
(一)活動:「生命教育與通識素養線上研討會:實務、培力與專書發表」
(二)議程如附件。
(三)時間:114年3月26日(週三)13:30至3月27日(週四)17:40。
(四)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pqfiCTLrutxw1Hqo7
(五)會議網址:https://meet.google.com/rpj-wmwj-jwt
※(六)本活動可依照實際參加時數核發研習證明。3月26日下午核發2小時。3月27日上午核發2小時,下午二個時段分別各核發1.5小時證明。2天全程參加者核發7小時研習證明。 -
卓越通識 造就人才
「卓越通識,頂大必備」,一所好的頂尖大學必具備卓越的通識教育,而通識教育亦是一個學生主要競爭力的學習來源。哈佛大學前校長 Derek Bok 在《大學教了沒?》一書中闡述,大學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應培育學生具有人生智慧,方能在多變社會中具有競爭力。Derek Bok 提出了八個重要能力的教育目標,這些能力大多與通識教育息息相關,包括:表達能力(寫作與口語溝通)、思辨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廣泛的興趣、就業能力。這些能力除了專業能力以外,更是通識教育所要達成的核心目標。通識教育培養全人素養,能夠幫助學生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取得平衡,提升其在多變社會中的競爭力。
《博觀通識:國立研究型大學》一書集結七所國立研究型大學的通識教育經驗分享,包括: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政治大學,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這些大學憑藉其豐富的教育資源,有效實施通識教育,體現了《大學教了沒?》中的前瞻性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