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通識教育教師增能培力主題論壇|什麼是通識教育專業化?
通識教育有其專業性嗎?通識教育專業化又是什麼?在112/2/24、112/3/17、112/4/21由本計畫辦理的三場研習活動中,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淑敏教授綜整了13位專家訪談資料後,偕同大同大學吳志富副校長、勤益科技大學劉柏宏教授和文藻外語大學李雪甄教授,針對「通識教育的專業化與課程規劃如何推動」、「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如何促進彼此理解和相互融通」及「提升通識課程多元化的途徑」等子議題,進行了精采的分享與討論。
-
113年全國夏季學院及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聯合徵課申請說明會
113年全國夏季學院及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聯合徵課說明會,於11月17日在國立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202講堂實體與線上同步舉行。 本次說明會由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分項三跨校整合與流通計畫主持人—詹魁元教授介紹計畫的精神與目前執行狀況、分項3-1 全國夏季學院計畫主持人周涵怡副教授與分項3-2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計畫主持人邱佳慧副教授與協同主持人王明旭副教授說明113年共同徵課時程。
本次徵課全國夏季學院計畫新增「新博雅計畫」類別,期待能藉此開發更多創新教學類型課程。分項三計畫協同主持人丁后儀助理教授亦在會中介紹「我的通識·我來設計」學生工作坊產出的12門課程成果,邀請全國教師能透過本次徵件及配搭的「我的通識·教師來接招」教師工作坊來實現學生的願望!
113年全國夏季學院及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聯合徵課申請,請詳閱∶https://iger.pro.edu.tw/participate/recent_activity_detail.jsp?id=97
#113年全國夏季學院及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聯合徵課系列活動 「我的通識.教師來接招」教師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iger.pro.edu.tw/participate/register_port.jsp?id=839&t=a
-
20231108「通識課程的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培力研習|新竹場
2023年11月8日於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第六會議室舉行之「通識課程的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培力研習活動照片
-
20231110「通識課程的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培力研習|高雄場
2023年11月8日假高苑科技大學舉行之「通識課程的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培力研習活動照片
-
-
2024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2024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
【最新公告】大專校院推動通識教育優良實務
為引導各大專校院重視通識教育,關注培養學生跨領域思維及全人發展,透過組織革新及課程改造等策略提升通識教育教學品質,教育部委請國立政治大學自111年起辦理「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結合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112-116年),促進各校發揮校本特色及挹注提升學生學習通識教育成效,並共享優良實務典範經驗與資源,期能精進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
本中程計畫團隊透過問卷調查,分析各校通識教育發展情形,並由行動諮詢服務所蒐集之學校通識教育實施現況,從定位、關係、內涵與方法四大策略面向彙整學校優良實務如下,提供各校檢視及調整校內通識教育之參考: -
【IGER出版】《博觀通識》系列專書:優質通識教育實務最佳參考文獻之一,歡迎下載共享!
推動優良通識教育實務最佳參考文獻之一!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於2024年7月出版《博觀通識》系列專書,目的在透過專書出版為我國通識教育建置文獻資料。
《博觀通識》系列為學校整體通識教育的專書,共計4本,涵蓋37所大學的撰寫和分享,包括:《博觀通識:國立研究型大學》、《博觀通識:國立大學》、《博觀通識:私立大學》和《博觀通識:科技大學》。此系列同時出版紙本書籍和電子書。
《博觀通識》系列的四本電子書已於雲端分享,網址為: https://reurl.cc/rvjAVy 。誠摯歡迎大家將此連結轉發給貴校師長並下載運用。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從114年開始倡導各校共享優良通識教育實務經驗與資源。相信《博觀通識》系列的出版,必能促進共學共好,增進各界的通識知能。 -
2024年iGER Day成果發表會「融通與貫串──通識探索之旅」
2024年iGER Day成果發表會「融通與貫串──通識探索之旅」活動照片
-
【專題演講】吳思華前部長:永續 AI 時代的通識教育
李校長、曾專門委員、陳科長、在場貴賓、各位關心通識教育的老師、朋友們,大家早安。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應「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辦公室」的邀請,來這裡做一場專題演講。
我一直以為,通識教育應是高等教育的基礎與核心,高教工作者應該非常認真地努力貫徹。記得當年我剛接任政大校長時,行政團隊推動的第一項「教育創新計畫」 就是做「書院教育」。我們當時認為,若能將課堂學習與書院代表的日常生活緊密連結,才是高等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剛才李校長與曾專委致詞時也都説到,關注大環境的發展趨勢非常重要,我認為其中有兩個趨勢須要特別留意,一是永續二是 AI。它們代表兩種不同的發展取向,但都有共同課題,就是關注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以下的報告分為五個部分:先談一下大學的演進,接著說明遽變中的世界,然後分別介紹高等教育的人文創新、通識教育的翻轉以及行政配套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