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2022 International Forum on Liberal Education:Towards a Liberal Education Community in East Asia | 整合通識教育的意義
2022年10月28日由韓國教養教育學會(KAGEDU)、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分項3-3計畫共同辦理「2022國際博雅教育論壇:邁向東亞博雅教育共同體」的第四場專題演講,由韓國亞洲大學Sung Ki HONG (洪聖基)名譽教授主講,主題為「Meaning of Integrated Liberal Education」(整合通識教育的意義)。
-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and STEAM Education | 國際論壇-通識教育的國際鏈結(I)
2022年11月18日「2022通識、教學實踐研究與 STEAM 教育國際研討會」國際論壇-通識教育的國際鏈結(I),邀請即將擔任2023年韓國敎養敎育學會(KAGEDU)理事長之韓國延世大學洪錫敏(Prof. Seok Min Hong)教授,主講「韓國教養教育學會與博雅/教養教育的發展」。
-

2023永續通識、醫學人文暨STEAM教育國際研討會
2023年6月14-16日「永續通識、醫學人文暨STEAM教育國際研討會」由高雄醫學大學洪瑞兒講座教授和黃芷翎教授統籌策劃,本活動由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結合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臺灣民主基金會、全國13所大學,通識教育國際交流與出版計畫(分項3-3)等共同主辦,召開多次工作會議,大家同心合意協作,假高雄市蓮潭國際會館舉辦。
-

線上「通識教育國際鏈結論壇」(International Conne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通識教育國際鏈結論壇」是由通識教育國際交流與出版計畫與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共同舉辦的線上活動,於2023年7月24日至7月26日期間舉行,持續3天,共計舉辦9場次。此次活動是「重播」2022年11月的國際研討會三位國際學者的專題演講影片,演講者使用外文演講,並提供中文字幕翻譯。
每天的活動內容包含三場次,13:30-14:30固定由韓國教養教育學會理事長、韓國延世大學的洪錫敏教授主講,講題為「韓國敎養教育學會與韓國博雅/教養教育的發展」;14:30-15:30固定由日本大學教育學會會長Prof. Reiko Yamada(山田礼子)主講,講題為「日本大學教育學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通識、教養教育改革之關連性探討」;15:30-16:30固定由美國學院與大學協會主席Prof. Lynn Pasquerella主講,講題為「通識教育與STEAM教育培養學生在21世紀取得成功的角色」。
三位國際學者的專題演講分別涵蓋了韓國、日本和美國的通識教育發展現況和未來展望,讓與會者深入了解各國通識教育的特色和挑戰。他們的演講不僅啟發了與會者對通識教育的思考,更激發了對通識教育實踐的熱情和動力。
透過這場國際鏈結論壇,不僅加深了各國通識教育領域之間的了解與交流,也促進了通識教育的發展與合作。參與者可以透過這樣的平台,深入探討通識教育的理念和實踐,並將這些啟發帶回自己的學術和教學實踐中。
-

【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優良實務短講:大葉通識教育創新與D無窮學院
iGER計畫日前舉辦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在臺北上午場中邀請到大葉大學校務發展及品保處長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郁文以「大葉通識教育創新與D無窮學院」進行短講,分享該校如何透過結合SDGs生態基地發展特色通識教育,及「D無窮學院」虛擬學院的創新嘗試。在演講中,陳郁文主任首先感謝iGER及高教深耕計畫對大葉大學的支持,使學校能夠走出一條結合SDGs生態基地的特色通識教育路線。
-

iGER Courses
ㄧ、iGER Courses
「IGER-COURSES」是分項計畫3-2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第二期重點推動的「通識教育數位課程平台」,旨在為全台各大學通識中心提供靈活、優質且可共享的混合式遠距教學資源,透過走訪各校深入了解通識教育數位資源需求,建立更符合校方需求的數位平台。
二、iGER Courses課程特色
iGER Courses提供各校通識教育中心彈性選用的課程模式,學校可根據實際需求,自主選擇以下四種課程方案:
1.無痕方案
學生可直接在平台上選修課程,完修後頒發證書,回學校認列學分。
2.鏡像方案
學校選用「主授教師」課程,學生透過平台修課,當學期修畢即可認列學分。
3.大衛星方案
學校教師全數採用「主授教師」的授課內容,於校內平台開課,學生在校內平台修課,完修後取得學分。
4.小衛星方案
學校教師部分採用「主授教師」的授課內容,靈活融入校內課程,學生在校內平台修課,完修後取得學分。
簡而言之,前兩種方案由「主授教師」負責授課,後兩種方案則提供選用教師更大彈性,便於根據各校教學特色靈活應用。 -

臺灣體大通識教育的革新、定位與挑戰
「作為全國僅有的兩所體育大學之一,我們雖然規模較小,但我們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許立宏主任在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中,以此開頭,並娓娓道來該校通識教育的特色與發展歷程。
-

【過去活動】界而無界—全國通識教師交流會
各位通識教育的教學夥伴們,大家開始規畫今年暑假的活動了嗎?
我們誠摯地邀請大家在 7月24日(四)暫時停下繁忙的步伐,參與由iGER計畫所規劃的全國通識教師交流會。活動地點位處政大山上校區環山步道的研創中心,研創中心四周蓊鬱蔥蘢,盛夏時節漫步林間,您將感受大自然如何引領我們進入靈魂的「閒暇」狀態,重拾內在的寧靜與平衡,而創造一個讓思想自由流動的空間,一個與同道相遇、與自我對話、與自然融合的空間,正是本次交流會的初衷。
基於此初衷,本次交流會將以「界而無界」為題,除了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國立陽明大學校長,現任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梁賡義院士分享對通識教育的見解外,亦邀請了三位傑通獎獲獎的老師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及教學經驗,並進行綜合座談;除了縱向的經驗傳承外,也規劃八大議題論壇,希望達到橫向的議題交流。
衷心期待您的參與,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專屬於通識教育的心靈綠洲中,打破藩籬,共創「界而無界」的教學新視野!
活動資訊:
日期:114年7月24日(四)
時間:上午09:50-下午05:00(上午09:30 開始報到)
地點:政大研創中心(地址,可點擊察看) -

【過去活動】4/17 -18「通識永續發展與社會參與線上研討會:實務、培力與專書發表」 講座暨專書出版發表會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GER)出版的 《永續發展與社會參與》 將以線上研討會方式發表。誠摯邀請各界參加,說明如下。
(一)活動:「通識永續發展與社會參與線上研討會:實務、培力與專書發表」
(二)議程如附件。
(三)時間:114年4月17日(週四)10:00至4月18日(週五)15:30。
(四)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nMHYS5NgQLei3esB9。
(五)會議網址:https://meet.google.com/rpj-wmwj-jwt。
※(六)本活動可依照實際參加時數核發研習證明 -

【公告】「界而無界—全國通識教師交流會」論壇主題公告
1. 行政主管端與教師端的對話
張松年/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鄒忠毅/文化大學光電物理系教授兼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蔡蕙如/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2. 多元升等與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困境與突破
王維君/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教授
李懿純/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王玫/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3. ESG觸媒:通識教育跨界永續發展教育
—透過通識教育向真實世界學習,為永續未來而教
何昕家/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林宜陵/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華語中心代理主任
尹崇恩/東吳大學專技副教授/台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4. 通識教育與大學社會責任(USR)
陳明柔/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楊智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陳美珠/南臺科技大學高齡福祉服務系副教授
5. 人文意義如何生成?哲學批判思維 × AI
甘偵蓉/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蔡偉鼎/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陳奕融/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張智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6. 在地知識與通識課程的整合:以地方資源為途徑的深化學習
陳淑敏/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副主任
林大森/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博雅學部學部長
洪健榮/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
7. 通識中心的轉型與創新
王宏仁/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兼西灣學院院長
洪國智/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通識教育學院院長
朱嘉雯/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兼華語文中心主任
8. 當代社會關懷的通識課程:
8-1 社會情緒學習與心理健康觀點下的當代社會關懷議題教學實踐
陳柏霖/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高旭繁/東吳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李懿純/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8-2 從美感到行動:藝術課程中的社會關懷與現實介入
徐瑋瑩/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博雅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蘇智偉/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劉俊頤/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主講人:Sung Ki HONG (洪聖基)/韓國亞洲大學名譽教授;文字整理:謝鈐紘、張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