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優良實務學校】啟動Z世代創意,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靜宜大學以「參與式學習」點亮通識核心價值
「陳主任,您上次個人臉書分享的那門通識課學生成果,那個很有趣的『牽耶穌的手』,我們有老師特地跑去靜宜校園找耶!到底在哪兒?」2023年秋天,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設了一門「空間觀察與設計」,由兼任教師黃啟軒授課,透過日常生活、校園及城市空間的觀察與探索,引導學生以簡單而即時的材料在校園進行微型創作,為要引發人們對校園空間的好奇與感受。
不只在實體空間創作,修課同學也在臉書成立公開社團「第一次被看見的機會」,把創作成果發布在網路上,引起眾多關注。靜宜大學通識中心主任陳明柔也在自己的臉書分享這個臉書社團,沒想到,有一次她去參加研討會,竟有他校的老師主動向她問起那門課。
談到那門課學生在校園的創作,陳明柔主任回憶道:「校園裡有尊很高的耶穌像,一般只會用仰望的角度瞻仰祂張開雙手的樣子,卻有學生巧妙用借位的方式,在耶穌像後方牆面磁磚貼了一張自己伸出手向前飛撲的照片。從前方的角度看,會驚喜發現:嘿!他的手牽到耶穌的手了!」
-
【優良實務學校】成為內在更好的自己:明志科技大學的通識教育人文願景
明志科技大學(以下稱明志科大)通識教育中心蒲彥光主任認為,每個學校的通識教育扮演的功能不太一樣,明志科大是一個老牌的科技大學,培養了許多企業所需要的工程專業人才,因此明志科大在設計通識教育的時候,更希望著重怎麼樣透過通識教育,培養工程專業人才對於人的認識與關懷,也就是希望透過人文的通識教育課程去填補工程專業課程較偏向實用、工具性的一面,讓學生成為更具有人文關懷、更好的人、更好的學習者來面對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