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專區
2025-4
2025-3
2025-2
2025-1
2024-12
2024-7
2024-6
2024-5
2024-4
2024-2
2024-1
2023-12
2023-11
2023-9
2023-7
2023-6
2023-5
2023-4
2023-3
2023-2
2023-1
2022-12
2022-11
2022-9
2022-8
2022-7
-
《iGER通訊》第四期
在數位時代的快速變革中,通識教育的角色愈發重要。本期我們聚焦通識教育與AI創新教學,探討如何培養學生適應變化、批判思考、持續學習的能力,在變動世界中保持韌性。
《報導者》營運長李雪莉提醒我們,通識教育並非只是「營養學分」,而是幫助學生建立多元思考框架,打造熱情與呼吸的空間。
政治大學李蔡彥校長指出 AI 時代更需要「非 AI 素養」—批判思維與人文關懷;劉柏宏教授提出「通識 A& I Give me 5!」概念,融合通識教育的發展與教師扮演的角色與策略;黃俊儒教授則強調通識教育應培養認知與非認知能力的交織。
本期另將介紹「性別與當代臺灣家庭」特色課程如何透過互動式教學以促進學生反思及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培育「斜槓青年」的經驗。《博觀通識:國立大學》則展現了7所國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的背景、方向與特色,這些學校通識教育的共同優點是:融合 USR(大學社會責任)及跨域整合,充分展現各校的獨特風貌。
通識教育不僅帶來知識的傳遞,更是培養學生適應未來、自由發展的關鍵,期待各校通識教育持續創新,為學生打造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歡迎有興趣的夥伴點擊左下方連結,填寫訂閱表單,您將會在下一期收到關於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