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於永續發展領域二十多年的,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的何昕家副教授,從學習永續到思考永續的轉變,其旅程可謂豐富而深遠。在「多元跨域」的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裡,他從永續的歷史細說,再轉入自身經驗的教學場域,並從中總結出如何將永續思維運用至課程、促成學生批判思考與社會行動的路徑。
成果專區
iGER主題短講-多元跨域 | 邁向永續的航道 向真實世界學習與實踐的通識教育
2024-04-18
一個歷史的回眸
回溯人類早期的學習經驗,是直接向大自然借鏡,與其和諧共處的模式,工業革命到來後,學習模式朝向專業分工、分科發展,在精密課程的設計下,我們不僅改變了利用自然資源的方式,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與日常生活拉開距離。這種分離促使人們反思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一個重要的問題浮現:那些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資源最終將去向何處?此外,人們也在教育中探討如何能夠更有效地促進下一世代對未來社會負責的行動?在這一背景下,尋找將學習與實際生活重新結合的路徑,以教育促進對環境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成為了當代社會的關鍵議題。
邁向永續的藍圖
過去半個世紀,人類對於環境保護的認識和行動步入了一個系統化的新紀元。從1968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揭示出化學物質有機氯化物(DDT)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重大危害,它引發了廣泛的公共關注並促成了其最終的禁用。這本書不僅啟發了環境議題的公眾參與,也促成了美國環境保護機構的成立,開創了政府參與環境保護的新篇章。
1972年,《成長的極限》的發表更進一步推動了全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其影響力之大以至於促使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了史上首次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了人類發展的可能極限,並警告人類的成長的極限將在2100年到達,儘管現在的我們無法親歷2100年,但身為教育者,我們卻擔負著要培養能夠面對那個時代挑戰的未來世代之責任。
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進一步深化了對永續發展的理解,將其定義為「能夠滿足當代需求而不損害未來世代滿足需求的能力」的發展模式。進入到2000年,聯合國決定每15年訂立一系列人類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旨在指引全球努力的方向,在此框架下,2005年啟動的「永續發展教育十年計畫」強調了教育在實現永續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多維度平衡裡的教育角色
現在,我們正處於2015-2030 第二個15 年需要面對的課題:它涉及人(社會)、繁榮(經濟)、地球(環境)、和平與夥伴等五大面向,這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易言之,永續發展其實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涉及環境、經濟、社會多個支柱,它並非僅關乎環保。
在永續的多維度概念裡,我們始終在面對的一個挑戰是:如何在不同領域間尋找共識和折衷點?何昕家副教授提醒我們,永續發展的要素實際上指向一個核心問題:我們與永續發展理想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以及如何通過教育來縮短這一距離?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在提升個人和社會的自我覺察、理解和實踐永續發展原則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教學策略:激發永續發展的素養
如果我們要為下一世代創造一個永續的世界,我們就需要年輕人積極參與,而不僅僅是作為旁觀者,應對緊迫的全球挑戰行動。何昕家副教授通過國際上永續發展教育(ESD)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整合運用(ESDGs)兩本文件,看到大學裡推動永續教育有三條途徑:通識學習、專業學習、轉化學習,他將永續發展思維運用至兩門課程中,以實踐自身的教學目標:以《大學的願景、使命與意義與永續發展的關聯》課程鼓勵學生從瞭解自我展開探究與反思;《環境與永續發展》作為進階課程,引導學生思考個體與世界的關係,促進行動與反思,從而提升永續發展的認知和非認知素養。
在如何引導學生積極轉變心態、激發永續發展素養方面,何昕家副教授總結了11個策略:
1.生命經驗回顧:透過反思重要生命經歷,連結課程與學生的核心價值;
2.多元觀點引導:促進學生透過換位思考,深化對日常關鍵概念的理解;
3.圖像化思考:鼓勵學生用圖像表達和整合思考,以抽象化方式深入理解事物本質;
4.故事化學習:通過故事引入關鍵問題和理論,使學習更易理解和記憶;
5.真實情境體驗:利用戶外教學,在實際情境中學習,激發環境敘事力;
6. 牌卡式思考:透過牌卡遊戲促進創意思考和同學間的觀點交流;
7. 自主學習探究:拋出問題並提供資料,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
8. 微設計思考:簡化設計思考流程,引導學生制定並評估行動方案的可行性;
9. 未來思維工具:透過時間軸、未來三角等工具,引導學生探索永續發展趨勢;
10. 走動式交流:通過移動交流方式,促進學生間深度討論和跨領域學習;
11. 多元倡議行動:結合說書人和行動家角色,從生活觀察到行動實踐,全面提升永續意識。
這套綜合策略旨在全面激發和提升學生的永續發展素養,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從理論到實踐,能夠在永續發展的各領域中發揮積極影響。
超越SDG washing:培育永續思維的教育策略
何昕家副教授在主題短講的尾聲不忘提醒我們,要注意到永續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隱形障礙——SDG washing,因這種表面上的永續發展行動會像一層迷霧般,掩蓋真正永續實踐的視野,讓人們誤認為「這便是永續」。
為此,他提出可以通過閱讀永續發展目標的教育手冊及相關網絡資源,再帶入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中觀察、反思,進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目標的可能性。一言以蔽之,當永續思維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便實現了真正的永續教育,永續發展永遠不會是一個孤立的學科,而是貫穿所有學科的核心。教育的使命即在於「開啟經驗之門」和「培養抽象思維」,以協助人們與世界建立真正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