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由韓國教養教育學會(KAGEDU)、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分項3-3計畫共同辦理「2022國際博雅教育論壇:邁向東亞博雅教育共同體」,活動在韓國延世大學舉辦,主題為“ Why and How To Integrat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General”。這國際論壇活動已經舉辦多年,此次活動豐富精彩包括:「滄波講座」、4場次專題演講,以及圓桌論壇,臺日韓學者齊聚超過200人參加,一起共襄盛舉探究東亞的博雅教育。第一場專題演講由北京理工大學龐海芍教授主講「北京理工大學通識課程的教與學」,介紹該校通識教育的發展歷程、措施,以及案例。
成果專區
2022 International Forum on Liberal Education:Towards a Liberal Education Community in East Asia | 北京理工大學通識課程的教與學
2023-02-21
分項計畫:分項3-3:通識教育國際交流與出版
北京理工大學在1978年後才開始實施素質教育、通識教育,並隨著中國教育部政策實施逐漸重視通識教育。龐教授指出通識教育為:「通過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使受教育者具備擇其善而識之的能力,成為人格健全、視野開闊、和諧發展的完整之人」,其通識教育的內涵與其他國家相去不遠,提供學生必選修方式修課;特別的是素質教育,其意涵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健全之人」,強調為人之道、立德樹人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馬克思人的發展教育方向,也指出通識課程是面向不同學科專業背景學生,著力於人格完善、能力提高和知識結構優化,並非是專業教育,同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其作用包括培養學生如何做人、為專業學習打實基礎、拓寬視野,避免偏頗等。
然而通識教育同時也面臨學生與教師不愛教與學的負面感受,因此藉由課程改革重新調整,例如讓選課、選學分與學科制度更有彈性、建立教師課程培訓與審核機制以提升課程品質、由學校政策鼓勵與推動跨領域、跨團隊教學等。
最後龐教授分享其開設「禮儀文化與有效溝通」課程內容,透過如分組研讀《禮記》、校外遊學、學生心得,以及學習成效與因素等教與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