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20230609 明志科技大學 行動諮詢服務
假 明志科技大學教學大樓二樓 第一會議室舉辦「行動諮詢服務」之活動照片
-

-

iGER主題短講-推動策略 | 回歸教育初心,如何在「人」與「人才」間量體裁衣?
一百多年前,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對我們教育的批判話語言猶在耳:側重文學又不將其運用至溝通交流,造成了知識與生活的割裂;缺乏算數訓練,且在哲學層面「信守經典、不事思辨」,阻礙了個體邏輯、思辨能力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勃興的通識教育與現代大學一樣,希望在社會與個人間找尋共贏,實現社會發展與人之價值。如此地檢視今日的大學通識課程,能不能說已經有效回應了國際上對我們本土文化質疑的聲音?我們是否看到學生的特性並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了呢?
蒲彥光主任以孔子的兩位弟子為例提示教育觀念的變遷:台灣教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更容易欣賞顏淵般沈默寡言、內心深沉的人,對於勇往直前的子路,則因其冒失的行為常常心存偏見,而現在,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老師已經越來越能包容像子路這樣的學生,易言之,「有勇氣犯錯的子路,才是我們不夠認識的人」,但相應的課程是否也呈現出包容的態度,容許學生去探索、去試錯呢? -

【優良實務學校】成為內在更好的自己:明志科技大學的通識教育人文願景
明志科技大學(以下稱明志科大)通識教育中心蒲彥光主任認為,每個學校的通識教育扮演的功能不太一樣,明志科大是一個老牌的科技大學,培養了許多企業所需要的工程專業人才,因此明志科大在設計通識教育的時候,更希望著重怎麼樣透過通識教育,培養工程專業人才對於人的認識與關懷,也就是希望透過人文的通識教育課程去填補工程專業課程較偏向實用、工具性的一面,讓學生成為更具有人文關懷、更好的人、更好的學習者來面對這個社會。
主講人 | 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蒲彥光主任;文字整理 | 總計畫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