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民國1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計畫)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院校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為增進各校通識實務的交流與激盪,特別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短講,「AI 協力教與學」場次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王世豪助理教授、臺北市立大學胡詠翔副教授以及銘傳大學賈叢林教務長擔任講者,分享各自的經驗與觀點。
成果專區
【主題短講】AI協力教與學
2025-01-03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王世豪助理教授:運用AI,問對問題是關鍵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王世豪助理教授長期專注以美國深度討論教學法結合閱讀與寫作教學,近年於通識課堂運用 ChatGPT、Perplexity、Felo等工具,透過提問營造人與人之間、人與 AI 之間的對話與合作,進行通識課程教學設計。
「愛因斯坦說他會用一個小時解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可是他會把最重要的時間,花在去想:那個問題是什麼?」王世豪指出,「所謂問題,就是必須被理解,並且必須能擬定解決策略,以付諸實施以解決問題。」當AI的演算能力能夠協助人們快速分析資料時,人們該做的就是問對AI問題,達成與AI深度討論的Quality Talk,「如果你永遠只會問是非題跟選擇題,那不是好的提問。」若以汽車銷售員為例,「A銷售員問客戶喜歡哪一台,B銷售員問客戶買車的動機及使用情境,後者的問題顯然好多了──因為那問題有助於蒐集情報。」與AI的問答亦然,開放式的問題能引發更豐富的答案與資訊,封閉式問題則無法誘發更多討論。
在教學實務應用上,王世豪以通識課「文學與創新」為例,課程設定「臺灣鐵路新便當的AI想像」,引導學生用問問題的方式,以AI生成臺鐵車站新菜單,再用人類的思維去增加條件、提出反饋、持續對話與修改,最後歸納提案成品,並製作1分鐘行銷提案簡報,讓學習內容變成學生可以帶進職場的實戰力。而針對許多老師憂慮於學生過度依賴手機與AI,王世豪認為無需過度擔心,並從另個角度提出建議,「我們就是要依賴它,但必須是有品質的依賴,讓它為我所用。」
臺北市立大學胡詠翔副教授:讓AI成為學生的學習經紀人
臺北市立大學胡詠翔副教授專長於學習分析、人工智慧協作學習領域,針對AI在通識的角色,他認為,除了開設培養 AI人才的課程外,如何在通識課堂導入AI來支援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也是重要的課題。
胡詠翔也同意王世豪對於新世代依賴AI的觀點,「以前學生要自己生一份報告出來很痛苦,現在有AI幫忙,他自然會去尋找省力的方式。畢竟趨樂避苦是人性,我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在那條『樂』的路徑上,讓學生學到東西。」
關於AI在教學現場的應用,胡詠翔分為「輔助教師教學」、「學習評量工具」、「支持學生自主學習」三種應用場景。針對前二者,胡詠翔建議可運用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幫助老師做教材、出考題、支援行政(如整理學生訪談資料、撰寫課務公告信等),也可以用在情境模擬與辯論及對話型考試等評量工具上,而針對「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應用場景,胡詠翔特別推薦運用鑑別式AI(Discriminative AI),將學生線上學習的歷史資料餵給AI,鑑別學生學習狀態的程度與診斷報告,進一步為學生提出學習風險評估,「簡單來說,就是讓AI擔任學生的學習管理經紀人,為學生的學習提出決策建議:這門課被當掉的風險有多高、挽救機率有多少等。」
胡詠翔表示,這也是在積極運用學生在數位學習平台所留下的學習軌跡資料,「我認為數位學習不是把課程放在網路上就完成了,學生在平台上所留下的數據與軌跡,也應該成為教學應用場景的重要一環。」這些數據除了幫助老師客觀評量學生的學習狀態,透過鑑別式AI,也能讓學生反過來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前學生被當掉,只能抱怨千金難買早知道;現在當他們擁有『早知道』的機會時,學生不就有了更多選項嗎?」
銘傳大學賈叢林教務長:對AI時代的戰略回應
銘傳大學賈叢林教務長表示,面對AI時代來勢洶洶,銘傳大學在2022年便已提出戰略回應:「我們藉AI應用重新調整銘傳大學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是『+AI 策略』,將IT和AI的力量帶入所有教學與研究領域,讓專業變得更強盛;另一方面則是『AI+策略』,反過來讓IT和AI的未來方向能夠通過所有其他專業領域的見解來塑造,讓AI變得更務實。」
在實際教學層面上,依據大一到大四的不同階段,分層培育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思維與知能及技術。「我們將所有大一生設定為AI初次探索者,引導學生探索AI的領域;大一至大二之間則是AI實踐者,讓學生開始把AI應用在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大二至大三之間是AI專業者,讓學生在AI專業知識跟技術上能夠深入學習。最後大三至大四之間是AI創新者,培養學生利用AI進行創新和跨領域應用的能力。」
針對學生未來發展,賈叢林認為大學雖然不是職業訓練所,但面對百分之七十的學生畢業後選擇投入職場,學校仍應規劃符合學生特質跟滿足未來期望的教學內容。「英語能力與資訊科技素養及技術是未來就業的雙重鑰匙,所以銘傳大學的學生一年級就有人工智慧概論、程式設計(Python)的必修。」
面對「人工智慧概論」這樣一門新科目,賈叢林也介紹了銘傳大學的自編教材,引起現場各校教師熱烈詢問:是否有出版上市?對此,賈叢林表示校方原也有出版意願,但由於AI發展變化實在太快,每學期教材都在不斷更新與修訂,故並無正式出版。除了教材之外,賈叢林表示師資方面也是很大的挑戰,「我們也有許多外聘師資,要請這些專業資訊背景的老師將課程設計成通識的程度,費了許多調整與溝通。」談到銘傳大學校長有意讓更多專任師資投入這項教學行列,賈叢林笑說,「這個挑戰可能更大,我們也持續在學習調整中。」
(整理撰文/曾令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