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iGER Day 實踐建構交流論壇2 : 面向大未來教育資源的數位化與公共化,向來是教育部與全國各大專院校關注及努力的目標之一。目前有哪些公共教育資源可以利用?而AI時代來臨,科技工具能為學生提供什麼樣的跨領域學習利器?而資訊教育的方向又該如何與時俱進? iGER Day規劃「實踐建構──面向大未來」交流論壇,以「Give & Take,加入通識課程聯盟,你我都是資源公共化的受益者」、「擋不住的資訊科技趨勢,通識如何乘風而上」為討論主題,分享計畫中關於全國夏季學院、資訊科技素養培育等項目的推動成果、教師心得與未來趨勢。 
- 
                 iGER Day 實踐建構交流論壇4 : 無課者運動置身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們獲取知識的場域不再侷限於校園、解惑授業不再僅限講台上的老師,搜尋引擎已成24小時不打烊的知識窗口,鍵入關鍵字,各式各樣圖文內容、媒體平台、交流社群與線上課程蜂擁而上……這是一個「無課」也能「自學」的新世代,身為校園裡的教學者,尤其是重視跨領域創新思維的通識教育課,如何善加利用這些資源與工具,為自學新世代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成果發表會iGER Day規劃「實踐建構──無課者運動」交流論壇,以「我是學生,我不想被別人的知識掌控」、「課程平台如何成為多元學習者的另一盞燈?」為題,邀請課程平台界的老字號與新勢力──國立空中大學與HAHOW好學校,以及參與「我的通識,我來設計」學生工作坊及「Coding 101」大學程式設計競賽的大學生,共同探討新世代的自學實踐。 
- 
                 iGER主題短講-推動策略 | 給Z世代的通識定位,參與式學習的進路教育既不能數典忘祖,也不能固守沈痾,那麼,如何在時代變遷中摸出與時俱進的脈搏,因應地調整教育策略?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明柔主任將挑戰聚焦在學習的主體,也就是Z世代的大學生身上,以為通識教育尋找出定位與目標。 
- 
                 iGER主題短講-多元跨域 | 從專業到涵養,通識教學的創新之路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丁國桓副教授並不是通識教育中心的專職老師,從他所處的專業來看通識這件事,自有其獨到見解。2024年的iGER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上,他從自身有感的「專業」與「職業」間的學用落差談起,試圖在成為一名老師後縮短學校專業與社會職業的鴻溝,但在旅途行進中,他卻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與主修無關,以致他們進入職場仍要學習,於是在大學無用論中的丁國桓副教授開啟反思:大學之於學生的意義是什麼? 
 撰文整理/曾令愉
撰文整理/曾令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