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通識教育改革與創新:臺師大、屏東大學的實踐經驗
本文整理自iGER計畫所舉辦「游於變—直面未來的通識教育」全國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講者:鄭怡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林彥廷/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院長
在高等教育快速變遷的時代,通識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基石,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如何在保持通識教育本質的同時,回應時代需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亟需思考的課題。本文整理了臺灣師範大學、屏東大學兩所學校在通識教育改革上的實踐經驗,從組織變革、課程創新到教學模式轉型,呈現不同類型大學在通識教育發展上的多元路徑。 -
永續發展目標學的啟動:虎尾科大通識教育的轉型
「在被邀請今天的分享時,我心裡其實有點錯愕,」虎尾科技大學康世昊主任坦言,「我們為什麼可以被邀請來分享?這讓我感到很意外。」但也正是這個機會,讓他得以向大家分享虎尾科大通識教育中心從驚濤駭浪到穩健腳步的心路歷程。
-
-
-
iGER行動諮詢服務(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iGER行動諮詢服務第五十七校
仁德護理專科學校為中部唯一以健康照護為主的專科學校,秉持「全人關懷」理念,落實實務學習與產學合作,以達成畢業即就業。
在推動策略上,學校的通識教育以「尊重生命,服務社會」為目標,一方面培養學生術德兼修,另一方面育成其多元能力。為此,課程規劃將校核心能力與通識核心能力,完整對應到UCAN共通職能,並在分類選修中融入現代議題,以期能培育仁心德術的專業人才。為強化課程規劃,學校設立通識教育委員會,每年定期召開通識教育諮詢會議,確保課程品質與發展方向。學校也運用「大學生基本素養測驗」等工具,分析學生特質及學習成效,依此調整教學策略,並採行多元評量方式,增加學生的信心與學習動機。
為強化通識與專業連結,設計「共同科目融滲單元」、「融滲課程」、「跨領域課程」三層次模式。「共同科目融滲單元」將數學、生物、音樂等基礎知識應用於專業,如數學課引入藥物劑量計算、胎教音樂課介紹音樂治療。「融滲課程」由國文教師支援專業科系,開設閱讀、反思、表達、寫作課程,如「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醫藥職場語文溝通與表達」。「跨領域課程」則由通識教師開設,將物理、化學或在地產業、殯葬美學、顧客服務、健康照護、高齡化與慢性病等議題融入通識課程,以培養跨域能力。
在資訊科技素養方面,學校以人工智慧暨醫療應用科師資為核心,加強STEM教育。全校共同必修的資修科技教育學年課程規畫完整,主要著重於Python教學,並推動考取ITS Python國際證照。此外,學校為呼應高教深耕計畫核心理念,並強化學生未來的職場競爭力,設計了「人工智慧醫療應用」、「數位行銷」、「職場健康促進」、「高齡科技應用」等四個數位科技跨域微學程,修課人次眾多,學生也積極參與創新競賽,屢獲佳績。
未來,學校將持續以體驗與實作,引導學生將課程連結生活、關心議題,達到學以致用,並凝聚教師社群共識,共同推動通識教育,培養兼具專業力與人文關懷的健康照護人才。
-
以音為徑:我的教學旅程與未完的樂章
作為一位音樂教育與合唱指揮博士,我在科技大學從事音樂通識教育多年,始終思考著如何將專業音樂能力帶給非音樂科系的學生。我相信,每一堂課都可能是學生在大學的最後一堂課,因此,我時常想著:他們能夠帶走什麼?能夠影響他們一生的,會是什麼?
在這樣的情境設定下,每一堂課既是回顧的鏡頭,也是人生的起點。我將自己的教學理念命名為「從舞台走向課堂,從研究走入人群」,希望透過創造舞台給學生,提供他們自我表達和終身學習的歷程。
-
【2026 Coding 101 大學軟體創作競賽】正式開跑!
一個專為程式新手打造的競賽舞台!
不管你用什麼語言,只要你敢挑戰,我們就敢給你舞台!競賽時程
報名日期:2025/9/29 起預先報名。
初賽交件:2025/12/1 ~ 2026/1/11繳交應繳文件。
初賽公布:2026/2/12 公布初賽結果&複賽時程和辦法競賽資格
每隊 2~6 人,需有 1 名指導教授
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全職在學學士班學生皆可自由組隊參加 (可跨校、跨系所)
限曾經或正在修習程式設計課程的 非資工相關科系學生想知道更多詳情?快前往官網:
https://2026.coding101.t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