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活動報導】2024 iGER Day 六大主題再現大學通識教育現場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nitiating General Education Renaissance, iGER)繼2023年定調以iGER Day為年度成果發表會後,2024的iGER Day以「融通與貫串—通識探索之旅」為主題,在7月4日(四)假政大公企中心舉行。iGER計畫以「啟動通識教育文藝復興」自許,iGER Day不只是計畫成果的發表,也希望藉此廣邀全國校院通識教育夥伴齊聚一堂,在經驗交流、同儕共學的同時,凝聚問題意識,攜手同行通識教育的下一哩路。活動開場,邀請前教育部長、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講座教授吳思華,以「永續AI時代的通識教育」進行專題演講。吳部長認為,在AI浪潮下,大學通識課應該要讓學生「更像人類」,關注生活經驗、培養宏觀視野和慈悲心,因為這些都是人類獨有的能力,無法被AI取代。
-
【主題短講】教育創新推動策略
編按:民國1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計畫)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為增進各校通識實務的交流與激盪,特別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短講,其中「教育創新推動策略」場次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鄭怡庭主任、國立屏東大學林彥廷院長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楊士萱副校長擔任講者,藉由通識課程推動經驗的分享,和與會者共同探索創新課程的落實策略與方法。
-
通識教育是通往人生永續幸福的基石
閱讀《博觀通識:國立大學》中七所大學(包括國立金門大學、國立屏東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和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通識教育各校實施現況後,深刻感受到各校逐漸鬆動「專業」與「通識」的藩籬,走向以「專業知識為體、通識教育為用,培養 21 世紀最具競爭力的大學生為教育宗旨」。整體而言,各校基於自己的通識教育理念,逐步擴展不同的觸角,包括國際化、多元文化及本土觀…等,已經實質突破了過去「小通識」或是「共同科目」的格局。這些學校通識教育的共同優點和特色是:融合 USR(大學社會責任)及跨域整合,充分展現各校特色。透過本書的分享,這些努力的成果值得他校借鏡。以下歸納出幾項回饋,供各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