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OpenEdu - iGER
身處資訊與數位科技已無所不在的環境下,資訊科技素養對現代人來說,已是日常生活、與他人溝通、求知、甚至於娛樂的基本能力。據了解國內各大學平均已有近70%學生修習過程式設計課程,其中有許多大學採用將程式設計或運算思惟列為通識課程之一部分,作為推動策略。那在設計資訊科技的大學教育時,學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才算是具有能讀能寫(literacy)的能力呢?
OpenEdu-iGER 是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英文簡稱 iGER )分項計畫中為 : 形成重視資訊科技素養、發揮資訊科技素養教學典範學習效應、提升學生資訊科技素養及程式設計能力、連結高中銜接十二年國教深化素養等目的,建置於 OpenEdu 線上課程學習平台上的課程專區。除了放置 iGER 計畫所開發之資訊科技素養相關課程模組外,亦收錄「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相關課程,包含運算思維、助教培訓、資料科學等課程。
專區內分為三大區塊 – 教材庫、示範課程與微課程。教材庫為資訊科技素養基礎單元模組; 示範課程為整合教材庫模組之較完整課程; 微課程則為以 PBL 為導向、時數較精簡之課程。 -
大學資訊科技素養教學經驗交流會|後108課綱時代的大學資訊科技素養培育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以及首屆108課綱的學生進入大學,大學端該如何銜接108課綱所強調的資訊科技素養教育?
-
【活動預告】『後ChatGPT時代的大學資訊科技素養培育—國際趨勢、教學設計與行政支援』交流會 現正報名中!
ChatGPT近期暴風式的成長,預告了未來人們的生活勢必會被它大大改變。
ChatGPT會如何影響未來的工作生態?
學生們在數位時代除了需要具備多元運算思維、量化分析等資訊科技素養以外,隨著AI模型的發展,未來還需要學習哪些東西?大學的資訊科技課程需要做出什麼改變?
『後ChatGPT時代的大學資訊科技素養培育—國際趨勢、教學設計與行政支援』交流會,與您分享後ChatGPT時代的大學資訊科技教育內涵與課程規劃,以及各領域學生設計模組化教材。
本場交流會於4/13 逢甲大學舉辦,歡迎有興趣者報名! -
後108課綱時代的大學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軟體創作統合與運算表達理解
本場交流會為【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4 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計畫】舉辦 主講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馬尚彬教授 現今是網際網路發達的資訊社會,各領域均需要大量軟體應用程式(software application)來因應領域需求、解決領域問題,因此,程式設計以及軟體應用程式開發已逐漸成為現代公民應具備的知識之一,而通識或跨領域課程融入相關元素亦已形成世界性的趨勢。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許多學生即使了解程式語言之語法與結構,仍會苦於如何整合、活用這些語法構件,也較不熟悉如何搭配合適的工具與實施方式,以開發出實用的應用程式。此短講將會為大家介紹我們針對上述議題所歸納的課程模組地圖,其中包含軟體創作、軟體統合、運算表達理解等三個學習主軸,希望透過這些課程來減少學生從「撰寫短篇幅程式」到「開發軟體應用程式」的知識落差。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iGER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iGER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TLC.university 分項計畫:資訊科技素養培育 #108課綱 #資訊科技 #培育 -
後108課綱時代的大學資訊科技素養培育|當資訊科技成為公民基本素養(下)
本場交流會為【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4 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計畫】舉辦 主講人: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科學系 江玥慧助理教授 在資訊科技素養培育的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了解資訊科技可以做什麼以及學會使用資訊科技,更應引導學生在使用資訊科技時,仍能保持對人的關懷, 例如:學生需要能關注到自身使用資訊科技的動機與目的是否善意與適當、使用資訊科技達成目的的過程是否與最初的動機契合,以及使用資訊科技的 過程中可能對他人或環境造成的影響,這些層面的關注則需要學生在運用資訊科技的過程中能夠持續進行自我覺察,因此,本短講亦將分享如何在資訊 通識課程中融入能引導學生練習自我覺察的教學活動。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iGER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iGER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TLC.university 分項計畫:資訊科技素養培育 #108課綱 #資訊科技 #培育 -
後108課綱時代的大學資訊科技素養培育|未來能力培育:校級數位科技跨域微學程開課經驗分享
本場交流會為【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4 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計畫】舉辦 主講人:臺北醫學大學 跨領域學習中心 王明旭主任 跨領域智慧生醫已是醫學教育必然的未來趨勢,建校超過一甲子的臺北醫學大學於2016年推動基礎程式教育,2018年增列人工智慧導論校訂必修, 為未來智慧生醫基礎教育做準備,並於同年成立跨領域學院,致力於全校性跨領域教育推動,尤其是相關程式設計與人工智慧等數位科技跨域微學 程,經過四年的課程開設優化與穩定發展努力下,成為學院主流核心教學方向,更成為北醫同學青睞選修的主要學習領域。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iGER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iGER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TLC.university 分項計畫:資訊科技素養培育 #108課綱 #資訊科技 #培育 -
後108課綱時代的大學資訊科技素養培育|當資訊科技成為公民基本素養(上)
本場交流會為【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 分項計畫4 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計畫】舉辦 主講人: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科學系 廖峻鋒副教授 在數位時代,每個公民日常生活都受到資訊科技的影響,資訊化社會的公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須作出與資訊系統相關的重要決策, 資訊科技也將成為日常生活、與他人溝通、求知、甚至於進行娛樂的基本能力。在此短講中,講者將由素養培育與通識教育的角度 與大家共同來探索,在這樣的嶄新時代,對於一般非資電相關科系同學,要如何延續108課綱,形塑連貫的大學資訊素養培育,以 協助同學們畢業後具有在未來資訊化社會生活的基本資訊能力。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並訂閱我們!分享影片! 【參考資訊】 iGER計畫官網:https://iger.pro.edu.tw/ iGER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ger.edu 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計畫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TLC.university 分項計畫:資訊科技素養培育 #108課綱 #資訊科技 #培育 -
【優良實務學校】啟動Z世代創意,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靜宜大學以「參與式學習」點亮通識核心價值
「陳主任,您上次個人臉書分享的那門通識課學生成果,那個很有趣的『牽耶穌的手』,我們有老師特地跑去靜宜校園找耶!到底在哪兒?」2023年秋天,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設了一門「空間觀察與設計」,由兼任教師黃啟軒授課,透過日常生活、校園及城市空間的觀察與探索,引導學生以簡單而即時的材料在校園進行微型創作,為要引發人們對校園空間的好奇與感受。
不只在實體空間創作,修課同學也在臉書成立公開社團「第一次被看見的機會」,把創作成果發布在網路上,引起眾多關注。靜宜大學通識中心主任陳明柔也在自己的臉書分享這個臉書社團,沒想到,有一次她去參加研討會,竟有他校的老師主動向她問起那門課。
談到那門課學生在校園的創作,陳明柔主任回憶道:「校園裡有尊很高的耶穌像,一般只會用仰望的角度瞻仰祂張開雙手的樣子,卻有學生巧妙用借位的方式,在耶穌像後方牆面磁磚貼了一張自己伸出手向前飛撲的照片。從前方的角度看,會驚喜發現:嘿!他的手牽到耶穌的手了!」
-
【優良實務學校】在通識課解鎖隱藏超能力:臺南大學「通識微學程」深化通識力
近幾年,有感於學生常抱著營養學分的心態修通識課,臺南大學自108學年度起推動「通識微學程」制度,盤整校內所有通識課,依主題分成數個模組,學生只要修習同個模組的課程達到8學分,就可以向通識中心申請一份通識微學程證書。對此,臺南大學通識中心主任曾繁絹強調,「不是要老師另外開課,也不是額外給學生增加修課負擔,只是幫助學生把通識學分package起來。」
-
【優良實務學校】斜槓的意義,是讓你長出自己喜歡的樣子:中山大學西灣學院以通識打造斜槓青年培養皿
自 2019 年由通識教育中心轉型升級以來,中山大學西灣學院以大膽創新的性格,重視跨域思維、在地連結、環境永續等特點,數度躍上《天下》、《遠見》等知名媒體版面。在跨領域當道的時代風潮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如何看待通識教育在高教體系下扮演的角色?他們又是如何大膽「玩」通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