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專區
-
iGER行動諮詢服務(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112學年度第二學期,iGER行動諮詢服務第五彈!】
五月的最後一日,iGER團隊北上抵達於東北角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背山臨海的海洋大學,長期以來致力培養具備海洋視野與人文素養的人才,
來看看他們如何建構出獨特的通識教育發展軌跡吧!
【健全全人學生培育】
海大不僅有人工智慧概論課程,由各系授課老師照其授課之屬性,進行安排,亦推動海洋科學概論,新增海洋工程內容,使修課學生更能達到學以致用。另外,還導入了微學分、永續發展跨領域學分學程和永續發展EMI課程等,帶領學生由對海洋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到關心整體環境的永續。至於藍海講座,則邀請臺灣諸多海洋和工程領域的學者及知名人物蒞校,以校級講座的形式舉辦,引起同學廣泛的迴響和參與。最後,在語文能力提升的部分,海洋大學邀請知名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汪啟疆駐校,舉辦海洋文學獎鼓勵來到海大就讀的學子在方方面面都更貼近海洋、友善環境。
【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由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即所謂SDGs)第十四項揭示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理念切合海大的專業和方向,為因應之,學校亦推出一系列課群模組,力求培育「海洋資源永續思維的創新實踐家」。從鄰近的八斗子漁港、和平島開始,透過USR計畫將其推及貢寮和馬祖,海洋大學在這條與海共生共存的獨特路線上拓出不一樣的桃花源。
【推廣人工智慧課程】
除將「人工智慧概論」列為全校必修,海大亦推動以物聯網與區塊鏈為軸,整合生命科學、電資學院和博雅教育組多方資源之「智慧創新關鍵人才躍升計畫」。讓同學們跨域合作並於「智慧物聯網微學程」中做完整成果展現。預計開設夏季學院課程—軟體創作與統合,則將進一步鏈結海大與其餘諸校,把資訊素養教育發展的更完善。 -
iGER行動諮詢服務(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112學年度第二學期,iGER行動諮詢服務第四彈!】
很快地已經是五月的尾聲~iGER團隊前往位於雲林的虎尾科技大學 。
一起來看看通識教育在虎尾科大的發展趨勢吧!
【專業領域通識化】
除發展多元的通識課程外,虎尾科大也透過將其他課程通識化的方式,幫助通識素養的理念得以深入一般的課程當中,在無形中將素養、全人、跨域的概念融入學習!比如心理與人生,便是將心理學專業課程通識化之例,透過這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EQ、想像和創造能力。
【重視永續發展素養】
學校為響應國際潮流及SDGs與USR的推展,積極將其概念融入課程,於112學年度開始設置「永續發展素養學程」,幫助學生了解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此外,至今年度為止,社會及環境相關之永續課程已涵蓋86門,提升學生在社會責任及公民素養的意識。
【通識課程在地化發展】
基於上述提到的永續發展素養,虎尾科大藉此引導學生融入在地關懷,比如辦理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宣傳活動,亦或是辦理高齡者代間學習和休閒體驗活動等,藉由舉辦活動和課程實作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用更實際、更務實地方式,落實通識在永續發展目標的效益。
【資訊跨域工作坊】
在資訊教育方面,學校的教學發展中心也會定期舉辦跨域工作坊,邀請該領域、主題的初學者來工作坊聽講,以有趣及實用的範例作引入點,除了激起學習者的求知心之外,也能提升他們的實務能力。 -
iGER行動諮詢服務(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112學年度第二學期,iGER行動諮詢服務第三彈!】
iGER團隊今日來到位在臺北盆地另一側的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
北護大是國家照護與長照的發展重鎮,同時也正在積極地發展通識教育,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教師專業成長社群】
北護大針對通識教育建立了一系列的教師專業成長社群,除了促進教師間的連結與互動外,在教學創新與精進上亦積極發展。在持續進步的基礎上,成功於110年成立跨域學院,落實院核心實體化,並根據社群的交流累積,發展出獨特的通識制度:微學分、學期揪課制度等。
【微學分學程】
學校的微學分結合校內資源,以跨單位合作的方式開發不同領域課程,除了增加學生選課的彈性與自由,也提升學生跨域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臺北護大獨特的揪課制度落實成功,吸引到許多學生,平均選課人次也超過1,000人!
【多元領域小組】
通識中心擁有不同領域的小組,各組在其範疇內各司其職,針對各領域需求制定專屬的推動策略及未來規劃,辦理多樣的活動及創意競賽。藉通識的多角發展,不僅活化學生的多元視野,同時實現跨域學習的展望!比如學校的人文法政組便搭配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讓學生深入社區進行課程實作,增加學校與社區里民的交流及互動。
【資訊科技教育之實踐】
臺北護大將資訊科技教育的定位在與臨床實踐結合之上,透過科技素養教育培養學生對於智慧照護的認知與實務能力,促使學生未來投入臨床工作時,能擁有以數位科技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提升未來護理健康體系的效率和品質。 -
iGER行動諮詢服務(正修科技大學)
【112學年度第二學期,iGER行動諮詢服務第二彈!】
這次iGER團隊遠赴高雄澄清湖畔的正修科技大學。
正修不僅是一間以產學合作聞名的科技大學,在通識的表現上也毫不遜色!
【通識推動重點多元】
學校將通識推動之重點放在採取360°全方位的向外發展,方向包括語文、體育、公民素養、文化藝術、社會責任等能力,並透過適時辦理講座、社群,幫助學生增加多元的視野。
【資訊科技素養】
為能提高資訊相關能力及興趣,學校以不同方式輔導全校學生,如,開設三階段的資訊課程,並辦理新生資訊能力測驗,供學生和教師作為學習與教學的參考,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正修科技大學推動「33計畫」,輔導學生取得相關的證照與證書,使其能夠全面發展。
【擁有通識自我改善機制&成長社群】
學校除了將資源投注在學生學習層面外,也建立通識的自我改善機制,定期聘請學界、業界、校友等參與通識課程之審查,除了能汲取來自多方的建議,也能夠幫助教材與時俱進。此外,學校也成立教師成長社群,透過彼此的交流與共學,確保教學的品質及含量。
這次的行動諮詢之旅一樣是收穫滿滿!謝謝正修科大的招待,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