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高教最難論壇」是iGER計畫每逢全國大專院校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舉辦的例行論壇,每次邀請不同學校的校長分享觀點,除了交流各校在自身特色下發展出來的通識特質,更希望藉由每位校長的格局與視野,看見推動通識教育的困難點與突破方法。
成果專區
【高教最難論壇】致理科技大學:實踐、體驗與社會責任
2024-12-30
點燃學生心中的社會責任與熱情
「老實說,我不懂通識教育,但我認為學生的全人教育非常重要。」為應對時代變化,致理從商專轉型為技術學院,再升格成致理科技大學,培育商務人才始終是核心目標。陳珠龍校長說,數位科技創造了更便利的知識取得管道,但無法養成做人的責任感與同理心,「我感覺,現在透過科技可以學的專業技術太多了,所以精進專業變成一輩子的課題;但是,如何做人──尤其是做一個負責做事、尊重他人的人,這必須靠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早越好。」
著重於社會責任感的養成,致理科大的通識課程積極回應聯合國的SDGs議題,「很多人認為學校做SDGs是為了趕時髦。但是不管聯合國做不做,我們都該做,因為裡面真正的意義是環境。」特別的是,針對SDGs目標1的「消除貧窮」,陳珠龍校長不急著帶學生解決外界的貧窮,而是默默先安頓學生自身經濟困難的處境,「校內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在打工,百分之四十的學生申請助學貸款;還有一部分學生,條件不符合中低收入戶,成了拿不到補助的弱勢邊緣人──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能給弱勢學生的幫助是什麼?」於是,致理科大除了建構相關的扶助募款機制,還與食物銀行合作,在校園隱密角落放置麵包牛奶,照顧學生基本的溫飽。
強調實踐與跨域
在通識領域的推動策略上,因應課程的實踐導向,致理科大引入充足業師資源,結合雙師教學制度,讓校內專任教師與業師能更好地互動與配合。此外,校方也積極將通識課結合其他計畫進行延伸,例如結合USR計畫,將課程延伸到新北市萬里區與金山區場域,帶領學生發掘場域議題,培養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部分通識課更規劃為深碗課程型態,如六學分的「旅遊規劃與管理」,以社區場域為師,學生必須全天在場域中實踐學習,期末舉辦課程發表展甚至進一步商業化。
陳珠龍校長表示,透過實踐式的通識課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生涯發展與社會責任感方面都能有正向提升,「期待學生能在知識經濟時代,成為有熱情與影響力的人。」
(整理撰文/曾令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