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iGER主題短講-全人素養 | 為人生編碼 TA公約裡的全人素養Python、Java、JavaScript …即便不是工程師,也多少聽過甚至了解過這些程式語言,如今,程式教育不僅是資訊科技的一部分,也逐漸成為全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面對全球多個國家,如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將程式語言納入中小學課程甚至列為必修課程,2017年,新版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也將科技領域從自然領域獨立出來,規劃將國中及高中必修納入程式設計。有著資工教育先驅之一美譽的逢甲大學,2017年也推出雙語課程,並著力思考如何將英語與程式語言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其達成全人素養的教育效能。 
- 
                 iGER主題短講-全人素養 | 活出生命的大學 「人才」到「人」的生命教育1990年代末,台灣接連出現的青少年自殺與暴力問題引發社會輿論,剛從德國學成返台的孫效智試圖從「人的培育」,而不是「人才教育」,投入生命教育的學術研究,以幫助學生找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活出熱愛生命的豐盛人生。1996 年在前教育廳廳長陳英豪的支持下,於次年底在曉明女中成立的「倫理教育推廣中心」(現更名為「生命教育學科中心」),可說是政府推動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全面進入學校教育之濫觴。 在近30年的發展歷程裡,「生命教育」的制度建構不止於國高中,更在國立台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的推動下進入大學全人素養的視野,從課程、學術研究、師資培育、跨界合作之社會推廣中,建構生命教育的全人人性圖像。 
- 
                 iGER Day 實踐建構交流論壇2 : 面向大未來教育資源的數位化與公共化,向來是教育部與全國各大專院校關注及努力的目標之一。目前有哪些公共教育資源可以利用?而AI時代來臨,科技工具能為學生提供什麼樣的跨領域學習利器?而資訊教育的方向又該如何與時俱進? iGER Day規劃「實踐建構──面向大未來」交流論壇,以「Give & Take,加入通識課程聯盟,你我都是資源公共化的受益者」、「擋不住的資訊科技趨勢,通識如何乘風而上」為討論主題,分享計畫中關於全國夏季學院、資訊科技素養培育等項目的推動成果、教師心得與未來趨勢。 
- 
                 iGER主題短講—全人素養 | 醞釀與育成 「素養導向」的心法國立中央大學師培中心的詹明峰副教授,演講的一開始就把108課綱比做一匹狼,牠對月嚎叫的內容正是「素養」,高等教育深耕計畫、XPLORER探索者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等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計畫,彰顯教育部呼籲高等院校要對「素養」加以重視。 然而,「素養」是什麼?從其定義「是知識也是能力與態度」上著手,似乎難以捉摸把握,但倘若與大學的教學情境結合起來,「素養」概念就能轉化為課程設計的一種思維——「素養導向」,成為可以落實到學習主體的部分。這一「素養」到「素養導向」的轉化與實踐過程,詹明峰副教授稱之為「心法」。 
- 
                 iGER主題短講-推動策略 | 給Z世代的通識定位,參與式學習的進路教育既不能數典忘祖,也不能固守沈痾,那麼,如何在時代變遷中摸出與時俱進的脈搏,因應地調整教育策略?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明柔主任將挑戰聚焦在學習的主體,也就是Z世代的大學生身上,以為通識教育尋找出定位與目標。 
- 
                 iGER主題短講-多元跨域 | 通識教育 學校推動生命教育的火車頭王冠生副教授與通識教育的緣分,可追溯到民國96-99年的「教育部優質通識課程計畫」,他先從學術層面開啟了環境倫理、道德推理、哲學概論等的學識中省思通識教育,而後又一邊開設生命教育課程,一邊肩負學生諮商中心主任的行政職,理論與實務的多年試煉,讓他產生了從個體經驗中定義與發展通識教育的可能。 
 主講人 |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蔡國裕副教授;文字整理  |  總計畫辦公室
主講人 |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蔡國裕副教授;文字整理  |  總計畫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