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
【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AI 時代,通識教育可以做什麼?
【AI時代下的通識教育轉型:以中央大學跨領域學分學程為例】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通識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近年來積極因應社會變遷,透過設立多元的跨領域學分學程,強化學生的跨域能力。2018年,中央大學推出人工智慧跨領域應用學分學程,這個AI跨領域學分學程有三個主要目標:首先是提供非資電學院學生基礎的AI能力;其次是讓理工科學生了解AI倫理與法律議題;第三是培養人文社會學生成為未來AI產業的法務長或倫理長。學程採取彈性路徑,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和專業,選擇著重技術課程或是法律與社會影響評估的課程,最終透過跨域合作完成專題計畫。
然而在實施初期,人文社會科系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主要來自對程式設計的恐懼。加上近年來文組學生就業困境的討論,更凸顯人文社會學科在AI時代的定位問題。為此,學程在2022年新增了「文化科技」路徑,希望協助人文社會學生發掘在AI時代的優勢。
這個新路徑強調內容創作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幫助學生了解AI如何應用在博物館、音樂創作、多語言轉換等文化產業領域。課程設計包含AI寫作、資料視覺化、體驗設計和設計思考等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將人文專業與技術結合的能力。
經過這些調整後,學程的參與情況有明顯改善。管理學院學生占29%,工學院22%,而人文與客家學院的學生人數也逐漸增加。目前已有73位學生完成三門以上課程,顯示學程的設計已獲得不同領域學生的認同。
除了基本能力培養,學程也特別關注AI倫理議題,如AI永生、數位人權等社會議題的討論。同時也重視AI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連結,引導學生思考科技如何回應社會需求。
在教學實踐上,針對不同背景學生的程式能力差異,學程採取分流教學方式,特別是在Python和AI入門課程上,為人文社會學生提供更基礎的課程。隨著108課綱推動運算思維教育,學生對程式設計的恐懼也逐漸減少。(王俐容/國立中央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兼副教務長)
中央大學的經驗顯示,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通識教育應該積極回應社會變遷,協助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建立跨域對話的能力,特別是對於人文社會學科,更要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讓科技與人文能夠相輔相成。
通識教育要走出「營養學分」的窠臼,主動出擊,緊跟時代脈搏。中央大學的AI跨領域學分學程便是一個很好的示範,成功吸引了不同背景學生的參與,培養其跨域素養。
-
【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在品學和品質之間,選擇品味:一種名為「通識」的能力
講者:周文鵬(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從通識八字談通識專業化
講者:劉柏宏(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終身特聘教授) -
【2024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主題短講:通識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講者:王冠生副教授兼學生諮商中心主任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108 課綱與通識課程之銜接和策進
講者:陳淑敏(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副教授) -
【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人文素養超倍速學習 從教室到田野
講者:張繼瑩(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
【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108 課綱在通識課程的實踐—以長庚大學為例
講者:王光正(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
【2024 iGER Day】專題演講:永續AI時代的通識教育
【專題演講】永續AI時代的通識教育
講者:
吳思華 /
前教育部長、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講座教授 -
【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從同理心到實踐:以設計思考打造有溫度的創新方案
講者:邵雲龍(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兼民生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