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專區
-
國際通識「滄波講座」(Blue Waves Lecture) 系列 | 虛實整合遠距教學VIXTA
國際通識「滄波講座」(Blue Waves Lecture):自2020年開始由韓國教養教育學會發起,邀請國際博雅教育學者演講,提供多國語言同步口譯,進行國際交流,與會學者包括韓國、日本、 臺灣 、 新加坡、中國 、 香港、美國等。
2022年7月15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莊榮輝名譽教授(臺科大前副校長/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前理事長)主講「通識教學與研究的境與進」。莊教授以「境」、「進」詮釋數位教學的重要,並分享雲端學院資源整合做法。「境」指的是疫情對教學現場的衝擊,而「進」則是因應疫情嶄新發展的創新教學方式。
-
2022 International Forum on Liberal Education:Towards a Liberal Education Community in East Asia | 臺灣通識教育的課程統整與跨領域學習:論述、實務與問題
2022年10月28日由韓國教養教育學會(KAGEDU)、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分項3-3計畫共同辦理「2022國際博雅教育論壇:邁向東亞博雅教育共同體」的第二場專題演講由大葉大學宋秀娟教授主講,題目為「臺灣通識教育的課程統整與跨領域學習:論述、實務與問題」。內容涵括課程統整和跨領域之教學模式與意義、通識教育在課程統整和跨領域學習的重要性、臺灣在課程統整和跨領域教學實施的概況、實施通識課群計畫的意義和教學案例,以及課程統整和跨領域教學實施的問題等。
-
2022 International Forum on Liberal Education:Towards a Liberal Education Community in East Asia | 北京理工大學通識課程的教與學
2022年10月28日由韓國教養教育學會(KAGEDU)、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分項3-3計畫共同辦理「2022國際博雅教育論壇:邁向東亞博雅教育共同體」,活動在韓國延世大學舉辦,主題為“ Why and How To Integrat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General”。這國際論壇活動已經舉辦多年,此次活動豐富精彩包括:「滄波講座」、4場次專題演講,以及圓桌論壇,臺日韓學者齊聚超過200人參加,一起共襄盛舉探究東亞的博雅教育。第一場專題演講由北京理工大學龐海芍教授主講「北京理工大學通識課程的教與學」,介紹該校通識教育的發展歷程、措施,以及案例。
-
國際通識「滄波講座」(Blue Waves Lecture) 系列 | 設計有效的整合通識教育課程和作業,讓學生為其複雜思維做更好的準備
2022年10月28日國際通識「滄波講座」特別邀請美國華盛頓與李大學教授/休斯頓 H. Harte教學中心主任Paul Hanstedt,演講主題為「設計有效的整合通識教育課程和作業,讓學生為其複雜思維做更好的準備」 (Designing Effective Integrated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Assignments to Better Prepare Students for Complex Thinking)。
-
國際通識「滄波講座」(Blue Waves Lecture) 系列 | 日本21世紀的通識教育人文與科學的融合
2022年9月30日國際通識「滄波講座」很榮幸邀請日本同志社大學山田礼子 (Yamada Reiko) 教授暨日本大學教育學會 ( JACUE , Japan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會長擔任講者,講座主題為「日本的21世紀通識教育和人文與科學的融合 (Fusion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 and 21th Century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Japan)」。
-
大學資訊科技素養教學經驗交流會|後108課綱時代的大學資訊科技素養培育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以及首屆108課綱的學生進入大學,大學端該如何銜接108課綱所強調的資訊科技素養教育?
-
iGER高教最難論壇 | 年輕學者的通識生涯轉化
「『年輕學者的通識生涯轉化』這個題目有幾個關鍵字,年輕、學者、通識、生涯,以及最重要的轉化。」年輕的學者是如何成為今天的自己,過程中又是否有改變其他人?
-
iGER高教最難論壇 | 回到「Liberal」初衷,如何帶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意義?
政治大學的X College已經運作16年,有許多工作坊、許多展覽,特別強調「動手做」的概念,也希望能凝聚不同世代的人共同學習。但是「X」到底是什麼?陳文玲教授拋出了一個問題,「X」就是指不知道的事情,因為不知道,所以試著去做、去思考、去尋找,尋找一個理想的大學。譬如最近X College就在關注智慧型手機當道的現代人如何移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