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優良實務學校】在通識課解鎖隱藏超能力:臺南大學「通識微學程」深化通識力
近幾年,有感於學生常抱著營養學分的心態修通識課,臺南大學自108學年度起推動「通識微學程」制度,盤整校內所有通識課,依主題分成數個模組,學生只要修習同個模組的課程達到8學分,就可以向通識中心申請一份通識微學程證書。對此,臺南大學通識中心主任曾繁絹強調,「不是要老師另外開課,也不是額外給學生增加修課負擔,只是幫助學生把通識學分package起來。」
-
【優良實務學校】斜槓的意義,是讓你長出自己喜歡的樣子:中山大學西灣學院以通識打造斜槓青年培養皿
自 2019 年由通識教育中心轉型升級以來,中山大學西灣學院以大膽創新的性格,重視跨域思維、在地連結、環境永續等特點,數度躍上《天下》、《遠見》等知名媒體版面。在跨領域當道的時代風潮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如何看待通識教育在高教體系下扮演的角色?他們又是如何大膽「玩」通識?
-
【優良實務學校】由共同教育委員會統籌開課:臺師大為通識課把關
通識教育該是什麼樣貌?以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稱臺師大)為例,臺師大對「通識教育」的定位與想像,聚焦在「博雅與跨域」、「通識與專業的支持」兩大理念。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鄭怡庭表示,「博雅與跨域」是指從過往的通識概念出發(博雅),但更強調跨域的融入,因為單一學科知識已經不足以應付未來的挑戰,所以一定要加上跨域,才能把博雅拉得更寬更廣,更能夠回應當下與未來的需求;在「通識與專業的支持」上,則是要弭平過往通識與專業分流,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很少互動或彼此支援的情形,加強通識跟專業之間的連結,確立通識教育在高教的定位。
-
【優良實務學校】以人文為根基的跨領域視野:逢甲大學打造優質公民的通識教育
一直以來,逢甲大學十分重視並努力經營通識教育課程,於 2018 年榮獲第 1 屆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通識榮譽獎章之「典範通識學校獎」,自 111 學年度起,由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何寄澎講座教授接手推動通識課程的改革。
談到通識教育,何院長提到,上個世紀 5、60 年代的臺灣教育,多半沿襲民國初年以來融合新式與傳統教育的想法,希望人不是只有讀書,也要學習做人。通識教育的精神也類似,從知識上來講,是要寬廣,但不是只有知識,也要從德性上去培育,「簡單來說,我自己對通識的理念很單純,就是博雅、全人的精神。全人的話,當然就是知識的、文化的、審美的、人格的,最後還要能付諸行動。」
換句話說,何院長認為,通識教育的目的在於養成現代公民,雖然每個時代對現代公民的定義不同,但有些是不會變的,我們必須具備對政治、經濟、社會、法律、文化的認識與關懷,培養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素養、進而將之實踐在社會中,才能讓社會變得更好。
但是就何院長的觀察,晚近十幾、二十年來,隨著臺灣教育體系的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往專才發展,通識課程越來越不被重視。在課程內容上,時常看到許多初級的專業課程被當作通識學分、或是將普通常識視為通識課程,逐漸讓通識課程呈現出零碎化、趣味化、淺碟化的問題,導致目前通識教育離博雅精神漸行漸遠。 -
【最新公告】大專校院推動通識教育優良實務
為引導各大專校院重視通識教育,關注培養學生跨領域思維及全人發展,透過組織革新及課程改造等策略提升通識教育教學品質,教育部委請國立政治大學自111年起辦理「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結合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112-116年),促進各校發揮校本特色及挹注提升學生學習通識教育成效,並共享優良實務典範經驗與資源,期能精進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
本中程計畫團隊透過問卷調查,分析各校通識教育發展情形,並由行動諮詢服務所蒐集之學校通識教育實施現況,從定位、關係、內涵與方法四大策略面向彙整學校優良實務如下,提供各校檢視及調整校內通識教育之參考: -
【108課綱銜接通識課程案例分享】通識課程推動主題式教學以對應108課程素養教學,長庚大學的經驗分享。
隨著108課綱在小學至高中階段全面實施,高等教育也需銜接和延續108課綱理念。教育部提升通識教育中程計畫的任務之一,是提供通識教育教師教學知能培力資源或活動,因此,分項2-1在國立清華大學辦理「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主要是探討108課綱與通識教育的銜接與融合,並展示多元特色的通識課程範例。會議中,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光正教授,分享該校通識教育中心因應108課綱,推動主題式教學之經驗,演講內容整理如後。
長庚大學自2020年起,透過核心通識課程的改革,融入108課綱的素養導向課程與理念至其通識課程。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要透過「公民與社會探究」與「藝術與人文思維」此兩大核心領域的課程,推動主題式教學,希望促進學生以真實社會脈絡的相關議題銜接至學習歷程和成果上,以提升學生獲得跨領域和問題解決知能。
其「公民與社會探究」領域主要涵蓋政治、經濟、法律、心理與歷史等學門,採用「主題式教學」引導學生思考現實社會中的重大議題。以「經濟學與現代公民」為例,透過討論現實中的經濟事件,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金融危機等,讓學生在理解經濟學理論的同時,學會如何運用理論分析與解決問題。課程中亦要求學生完成「主題式報告」,學生透過閱讀基礎文獻、蒐集數據資料,並以學術格式撰寫報告,在此過程中,學生需接受助教和教師的多次指導,提升論文寫作的嚴謹度與研究深度,對應至108課綱強調的「探究與實作」核心精神。
「藝術與人文思維」領域則涵蓋文學、哲學、藝術、音樂等學門,旨在讓學生在探索人文與藝術領域的同時,提升批判思考與創造力。例如,在「現代詩與當代文化」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透過閱讀徐志摩、舒婷等詩人的作品,深入探討其中的文化背景與詩學思想,並結合性別平等、生命教育等議題,讓學生反思現代詩與社會文化的關聯性,呼應108課綱「生命教育」的核心素養。
長庚通識課程的革新調整,呈現了大學通識教育與課程革新的願景。透過不同學校的經驗習分享,讓教師更理解108課綱與通識課程之邏輯和統整關係,落實至學生核心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希望更有效地促進國家課程革新的理念和實踐,進一步從國民教育階段延伸至高等教育階段。
參考資料:
- 陳麗如、王光正、劉德玲(2022)。長庚大學核心通識課程在108課綱課程之實踐。長庚人文社會學報,15(1),37-57。
- 王光正(2024年6月25日)。108課綱在通識課程的實踐-以長庚大學為例。[研討會演講]。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新竹市,臺灣。
-
【過去活動】7/18 & 7/23《博觀通識》系列專書發表會
各位師長們好:敬請轉寄其他師長!本活動敬備電子研習證書。
教育部IGER計畫於2024年7月將出版《博觀通識》系列專書,共有4本,37所大學分享,發表會將於7-9月陸續舉辦,說明如下:
(一) 7/18日(四) 13:00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第一梯次;7/23日(二) 13:00在大葉大學舉辦第二梯次(此次同步線上進行)。
(二) 限量《博觀通識》套書,將在活動現場開放登記,歡迎踴躍參加實體交流。
(三) 報名系統: https://forms.gle/vucduD7wSEHyUzYA9 ,截止日期為7/17日(三) 16:30。8月活動,之後再報名。
(四) 本活動敬備研習證書。
(五)《博觀通識》系列包括4本書,涵蓋37所大學分享:《博觀通識:國立研究型大學》、《博觀通識:國立大學》、《博觀通識:私立大學》和《博觀通識:科技大學》。主辦單位: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大葉大學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亞東科技大學
合辦單位:國家圖書館
PS. 8/29日(四)為第三梯次,8月初開放報名
活動已發布在國圖首頁最新消息:
https://www.ncl.edu.tw/information_237_17828.html -
【過去活動】11月1日(五)《博觀通識》第四梯次線上專書發表會/研習活動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GER) 將於11月1日採線上舉辦第四梯次《博觀通識》講座暨專書出版發表會,敬請各校派員參加,轉寄資訊給貴校師長。
本活動廣受媒體報導,回響頗大。誠摯邀請各界參加,說明如下。
(一) 時間11月1日(週五)約13:30-15:30線上舉辦。
(二) 報名系統(含議程):https://forms.gle/fYy5Rk37HJ6kuMb58
(三) 本活動敬備2小時電子研習證明。
主辦單位: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等、大葉大學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亞東科技大學
【註】《博觀通識》系列專書,共有4本,37所大學分享發表,包括:《博觀通識:國立研究型大學》、《博觀通識:國立大學》、《博觀通識:私立大學》和《博觀通識:科技大學》
-
【專題演講】朱敬一院士:以通識撐開野性思維
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團隊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獲得各校熱烈響應,共計有近一百二十所大學參與,一百六十餘位通識教育主管以及相關教師出席。共同交流通識教育現況與未來展望。本次會議特別邀請到中央研究院院士、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敬一院士進行專題演講,朱院士以「關於通識教育的幾個故事」為題,提醒我們臺灣教育框架下培養出的人才善解題,卻不善提問,大學應該鼓勵學生「野性思考」,而通識教育的核心在於,培養足以撐起(spanning)所有知識體系基本知識的能力。
早在十六年前,朱敬一院士就在第二屆全國通識教育發展會議的專題演講,提出「融通」與「貫串」兩大關鍵詞,破解當時許多人把通識視為簡化課程的誤區。
如今,面對變遷更加快速劇烈的時代浪潮,通識教育該有什麼樣的新使命與新願景?「我們不可能成為完美的人,但都該成為完整的人—通識教育就是幫助我們成為完整的人。」什麼樣的通識教育能幫助學生成為完整的人?對此,朱院士再度給出三個通識教育的關鍵詞:野性思維(Inquistive Minds)、撐開 / 起(Span / Spanning)、經典(Classic)。 -
【高教最難論壇】致理科技大學:實踐、體驗與社會責任
編按:
「高教最難論壇」是iGER計畫每逢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舉辦的例行論壇,每次邀請不同學校的校長分享觀點,除了交流各校在自身特色下發展出來的通識特質,更希望藉由每位校長的格局與視野,看見推動通識教育的困難點與突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