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從諮商到通識:生命教育的跨域推動
王冠生(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學生諮商中心主任)應iGER計畫邀請,於「2024年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以「通識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為題短講,本文據之整理而成。
-

界而無界的共鳴:通識教師交流會後記
界而無界—全國通識教師交流會圓滿落幕,精彩內容將陸續於iGER臉書粉專分享,並刊載於八月底前出刊的《iGER通訊》第八期,敬請期待!
這是一場跨越界限的教育盛會,一次深度的專業對話,一份溫暖的相聚時光。交流會結束後,我們陸續收到來自全國通識教育夥伴們的真摯回饋。這些來自教學現場的聲音,不僅記錄了大家的學習收穫,更展現了通識教育工作者的熱情與使命感,以下依照來文序與各位通識夥伴們分享。
-

論壇1報導:行政主管端與教師端的對話
論壇主持人: 鄒忠毅/中國文化大學光電物理系教授兼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論壇引言人: 蔡蕙如/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張松年/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通識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在尋求創新突破的過程中,行政主管與教師間的深度對話至關重要。本次座談特別邀請文化大學、宜蘭大學、南台科技大學三所學校的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齊聚一堂,不僅分享各校的實務經驗,更共同探討通識教育的未來發展願景。
-

論壇4報導:通識教育與大學社會責任(USR)
論壇主持人: 陳明柔/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閱讀書寫暨素養課程研發中心主任
論壇引言人: 楊智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陳美珠/南臺科技大學高齡福祉服務系副教授兼社會責任暨環境永續中心主任在高等教育面臨轉型挑戰的今天,如何將大學社會責任(USR)融入通識教育課程,已成為各大學關注的重要議題。這場論壇中,來自不同背景的教師分享了課程設計、學生參與及社區合作的實務經驗,坦誠討論執行過程中的困難與解決策略,提供了反思大學教育本質的機會:我們如何培養具有社會參與意識的公民?
-

世變中的大學博雅教育 : 談哈佛通識教育改革
時間:2022 年 12 月 6 日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羅家倫講堂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現代大學中,始終扮演著銜接「專業知識」與「公共生活」的橋樑角色。它不僅關乎知識的廣度,更在於培養學生能夠在多變的世界裡思考、對話與行動的能力。近年來,全球政治、科技與社會的劇烈變動,使得「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再度成為各國大學反思的核心議題。
本文從包弼德教授的跨文化經驗出發,對歐美通識教育傳統、哈佛制度的演變,以及現行通識教育改革的理念進行梳理與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