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過去活動】2024 iGER Day 融通與貫串—通識探索之旅
2024 iGER Day 成果發表會 隆重登場!!
本計畫成果發表會「iGER Day」以「融通與貫串—通識探索之旅」為主題,規劃「2024 iGER Day 成果發表會」(實體活動),邀請投身通識教育的師長們前來共襄盛舉,交流經驗、互相學習。
日期:113年7月4日(四)
時間:上午09:30 -下午05:00 (上午09:00 開始報到)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二樓 A2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合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大葉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法鼓文理學院、逢甲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
議程
09:30-10:00 開幕短片.貴賓致詞
10:00-10:50 專題演講
講者:吳思華/前教育部長、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講座教授
10:50-11:30 iGER計畫成果分享
分享人:
李蔡彥/國立政治大學校長、資訊科學系 教授
劉美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教育學系 教授
詹魁元/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教授
廖峻鋒/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副教授
11:30-11:50 綜合討論
11:50-12:00 換場交流
12:00-12:30 Lightning Talk / 6F 展覽活動
(地點:六樓 A616流光廊居)
12:30-13:30 餐敘—交流(60分鐘)
(地點:六樓 A616流光廊居 & 九樓 A937-A939 會議教室)
13:30-14:15 主題短講 (上半場)
主題一:跨校合作
(地點:6樓 A646階梯型會議廳)
主持人:劉美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教育學系 教授
講題:跨校社群經驗(待定)
講者:吳政憲/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 教授、文學院 院長、通識中心 主任
講題:無限時空的跨校聯盟HUB
講者:邱佳慧/臺北醫學大學 副教授、通識教育中心 主任
講題:跨校選課與數位學習平台的實踐經驗分享
講者:張哲維/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運動休閒學系 教授
14:15-14:35 主題短講座談
主題二:通識策展/推廣形式
(地點:6樓 A604個案教室)
主持人:曾守正/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院長、中國文學系 特聘教授
講題:從「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看小學老師的線上線下各種教師資源需求
引言人:詹魁元/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教授
講者:林彥傑/《親子天下》副總經理
講題:初探《博觀通識》專書的出版
引言人:宋秀娟/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教授
之一:開新與通變——〈國立臺灣大學通識教育40年紀要〉一文之見證
講者:劉文清/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 副主任、中國文學系 教授
之二: 通識作為跨域學習平台:以中央大學為例
講者:姜貞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講題: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之聲」(PodCast)經驗分享
講者:駱芬美/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副教授
14:15-14:35 主題短講座談
主題三:資訊通識
(地點:6樓 A605個案教室)
主持人:廖峻鋒/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副教授
講題:人工智慧的素養與思維
講者:張志勇/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特聘教授
講題:通識教育中的資訊科技素養:量化分析的實踐與應用
講者:邱志義/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教授
講題:數位時代的跨域學習——資訊通識普及之策略以逢甲大學為例
講者:郭崇韋/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14:15-14:35 主題短講座談
14:35-15:05 休息交流
(地點:6樓 A616流光廊居)
15:05-15:50 主題短講(下半場)
主題四:學生參與/自主學習
(地點:6樓 A646階梯型會議廳)
主持人:詹魁元/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教授
講題:Souly 網站開發心路歷程
引言人:陳錫民/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教授
講者:黃韻文/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四年級
講題:我的通識我來設計
引言人:丁后儀/大葉大學多媒體數位內容學士學位學程 助理教授
講者:林怡安/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余宥榤/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四年級
講題:自主學習的許諾與失落
講者:黃書緯/國立臺灣大學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專案助理教授
15:50-16:10 主題短講座談
主題五:日常通識實踐
(地點:6樓 A604個案教室)
主持人: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特聘教授
講題:讓勞作教育成為一段有意義的學習旅程
講者:陳明國/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學務處服務學習組 主任
講題:驅動「宿社群」的能動性
講者:吳哲良/ 清華學院清華書院 導師、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講題:「藝文活用、文創深耕」新生活美學
講者:張人懿/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校務發展中心 主任、企業管理系 教授
15:50-16:10 主題短講座談
主題六:新素養 / 素養導向
(地點:6樓 A605個案教室)
主持人: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講題:通識讓教育回到真實世界
講者: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講題:未來通識教育的多元跨域合作試想
講者:江柏毅/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
講題:「媒體素養」通識課程教學分享
講者:陳炳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特聘教授
15:50-16:10 主題短講座談
16:10-16:20 休息.交流
16:20-16:50 綜合座談
(地點:6樓 A646階梯型會議廳)
16:50-17:00 賦歸
-
【專題演講】吳思華前部長:永續 AI 時代的通識教育
李校長、曾專門委員、陳科長、在場貴賓、各位關心通識教育的老師、朋友們,大家早安。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應「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辦公室」的邀請,來這裡做一場專題演講。
我一直以為,通識教育應是高等教育的基礎與核心,高教工作者應該非常認真地努力貫徹。記得當年我剛接任政大校長時,行政團隊推動的第一項「教育創新計畫」 就是做「書院教育」。我們當時認為,若能將課堂學習與書院代表的日常生活緊密連結,才是高等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剛才李校長與曾專委致詞時也都説到,關注大環境的發展趨勢非常重要,我認為其中有兩個趨勢須要特別留意,一是永續二是 AI。它們代表兩種不同的發展取向,但都有共同課題,就是關注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以下的報告分為五個部分:先談一下大學的演進,接著說明遽變中的世界,然後分別介紹高等教育的人文創新、通識教育的翻轉以及行政配套等議題。
-
【活動報導】2024 iGER Day 六大主題再現大學通識教育現場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nitiating General Education Renaissance, iGER)繼2023年定調以iGER Day為年度成果發表會後,2024的iGER Day以「融通與貫串—通識探索之旅」為主題,在7月4日(四)假政大公企中心舉行。iGER計畫以「啟動通識教育文藝復興」自許,iGER Day不只是計畫成果的發表,也希望藉此廣邀全國校院通識教育夥伴齊聚一堂,在經驗交流、同儕共學的同時,凝聚問題意識,攜手同行通識教育的下一哩路。活動開場,邀請前教育部長、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講座教授吳思華,以「永續AI時代的通識教育」進行專題演講。吳部長認為,在AI浪潮下,大學通識課應該要讓學生「更像人類」,關注生活經驗、培養宏觀視野和慈悲心,因為這些都是人類獨有的能力,無法被AI取代。
-
2022通識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21世紀大學理念的激盪與通識教育的創新
由世新大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實踐大學、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通識教育國際交流與出版分項計畫等共同辦理「2022通識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21世紀大學理念的激盪與通識教育的創新」,舉辦時間從2022年8月1日至8月31日為期一個月,連續舉辦10場次。
此次國際研討會,世新大學結合了「科技」與「影音」技術,有別於一般線上研討會的樣貌,由6位學生擔任主播以活潑生動的主持與介紹,串聯起整場研討會流程。另有學生、教師、職員所組成的媒體團隊,將分散全球、不同語言、形式的影音素材進行錄製、剪輯、上字與監督,製作為分鐘皆是精華的學術紀實節目,同時展現學校在全媒體傳播教育的辦學特色。
-
【過去活動】7/18 & 7/23《博觀通識》系列專書發表會
各位師長們好:敬請轉寄其他師長!本活動敬備電子研習證書。
教育部IGER計畫於2024年7月將出版《博觀通識》系列專書,共有4本,37所大學分享,發表會將於7-9月陸續舉辦,說明如下:
(一) 7/18日(四) 13:00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第一梯次;7/23日(二) 13:00在大葉大學舉辦第二梯次(此次同步線上進行)。
(二) 限量《博觀通識》套書,將在活動現場開放登記,歡迎踴躍參加實體交流。
(三) 報名系統: https://forms.gle/vucduD7wSEHyUzYA9 ,截止日期為7/17日(三) 16:30。8月活動,之後再報名。
(四) 本活動敬備研習證書。
(五)《博觀通識》系列包括4本書,涵蓋37所大學分享:《博觀通識:國立研究型大學》、《博觀通識:國立大學》、《博觀通識:私立大學》和《博觀通識:科技大學》。主辦單位: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大葉大學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亞東科技大學
合辦單位:國家圖書館
PS. 8/29日(四)為第三梯次,8月初開放報名
活動已發布在國圖首頁最新消息:
https://www.ncl.edu.tw/information_237_17828.html -
【過去活動】11月1日(五)《博觀通識》第四梯次線上專書發表會/研習活動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GER) 將於11月1日採線上舉辦第四梯次《博觀通識》講座暨專書出版發表會,敬請各校派員參加,轉寄資訊給貴校師長。
本活動廣受媒體報導,回響頗大。誠摯邀請各界參加,說明如下。
(一) 時間11月1日(週五)約13:30-15:30線上舉辦。
(二) 報名系統(含議程):https://forms.gle/fYy5Rk37HJ6kuMb58
(三) 本活動敬備2小時電子研習證明。
主辦單位: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等、大葉大學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亞東科技大學
【註】《博觀通識》系列專書,共有4本,37所大學分享發表,包括:《博觀通識:國立研究型大學》、《博觀通識:國立大學》、《博觀通識:私立大學》和《博觀通識:科技大學》
-
【專題演講】朱敬一院士:以通識撐開野性思維
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團隊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獲得各校熱烈響應,共計有近一百二十所大學參與,一百六十餘位通識教育主管以及相關教師出席。共同交流通識教育現況與未來展望。本次會議特別邀請到中央研究院院士、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敬一院士進行專題演講,朱院士以「關於通識教育的幾個故事」為題,提醒我們臺灣教育框架下培養出的人才善解題,卻不善提問,大學應該鼓勵學生「野性思考」,而通識教育的核心在於,培養足以撐起(spanning)所有知識體系基本知識的能力。
早在十六年前,朱敬一院士就在第二屆全國通識教育發展會議的專題演講,提出「融通」與「貫串」兩大關鍵詞,破解當時許多人把通識視為簡化課程的誤區。
如今,面對變遷更加快速劇烈的時代浪潮,通識教育該有什麼樣的新使命與新願景?「我們不可能成為完美的人,但都該成為完整的人—通識教育就是幫助我們成為完整的人。」什麼樣的通識教育能幫助學生成為完整的人?對此,朱院士再度給出三個通識教育的關鍵詞:野性思維(Inquistive Minds)、撐開 / 起(Span / Spanning)、經典(Classic)。 -
【高教最難論壇】致理科技大學:實踐、體驗與社會責任
編按:
「高教最難論壇」是iGER計畫每逢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舉辦的例行論壇,每次邀請不同學校的校長分享觀點,除了交流各校在自身特色下發展出來的通識特質,更希望藉由每位校長的格局與視野,看見推動通識教育的困難點與突破方法。 -
【高教最難論壇】靜宜大學:從Z世代學生的生命與學習經驗出發
編按:
「高教最難論壇」是iGER計畫每逢全國大專院校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舉辦的例行論壇,每次邀請不同學校的校長分享觀點,除了交流各校在自身特色下發展出來的通識特質,更希望藉由每位校長的格局與視野,看見推動通識教育的困難點與突破方法。 -
【過去活動】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GER計畫)謹訂於113年12月12日(四)辦理「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本次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假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辦,以「游於變:直面未來的通識教育 」為主題,藉由專題演講、高教最難論壇、探索共創、主題短講與座談,與各校進行交流對話。
一、活動資訊:
日期:113年12月12日(四)
時間:上午09:30 -下午05:00 (上午09:00 開始報到)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臺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合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大葉大學、國立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法鼓文理學院、逢甲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二、報名對象:
本次活動參與人數上限為180人。以全國大專校院負責全校通識教育推動之單位主管為優先綠取對象。
若主管不克出席,請推派合適之代理主管或教授出席。因名額有限,每校報名人員請以1至2名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