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開始暨大陸續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補助,大力推動「通識再造」。我從那一年開始參與通識教育,逐漸體會原來經濟學是我終生的信仰。我上課時面對學生,以經濟學的推銷員自居;如果是和老師們分享,就自許為經濟學的傳道人。我開設的課程名稱是「從經濟看世界」,希望透過這門課給學生戴上一副經濟學的眼鏡,提供他們另一種觀察世界的眼光。
我使用的教科書是Frank and Bernanke 1999年出版至今的《經濟學原理》。Frank是康乃爾大學的講座教授。Bernanke是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在 2005年被小布希總統任命為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正是由他負責對抗這場世紀災難。
Bernanke在該書前言中特別提醒教師,經濟學教學的關鍵字是「empathy」,也就是「感同身受」。他強調必須讓學生透過有感受、有體驗的學習,才能夠真正理解經濟學;這個概念對今天在座師長們所教授的學科,應該都適用。
然而,Bernanke的書中多是美國例子,要讓來自不同院系的學生產生共鳴,需要使用他們熟悉的本土實例。因此,我在課程中會討論:為什麼買多算便宜?7-ELEVEN每天都有這種促銷,可以用經濟模型來解釋。為什麼去吃到飽(buffet)的餐廳會吃比較多?相信每個人都有類似經驗,但這行為背後是可以用經濟學模型清楚說明。為什麼菸酒要課重稅?因為沒有替代品,或是會上癮,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小,消費者躲不開,所以政府可以有大量稅收。此外,經濟學的供需模型是一個假說(hypothesis),並不容易直接觀察;拜科技之賜,透過 Uber 汽車的例子,讓我們可以清楚掌握供給和需求的互動現象。
除了生活周遭的實例,我們還可以用現代經濟學理論「尚友古人」。經濟學的賽局理論(game theory)強調人類行為彼此相互影響(interdependencies),我將古文觀止納入賽局模型教材。歐陽修在《縱囚論》寫道:「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這段話的「賊」字用白話來說,是揣摩、猜測、預期的意思。當我們將它放入賽局模型分析時,死囚回來受審、太宗釋放死囚,就達到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雙方傳遞的訊息是可信的威脅,也是可信的承諾。《縱囚論》的「上下交相賊」在賽局模型中,就是威脅與承諾的一體兩面。這樣的分析讓歷史畫面穿越時空而來,產生感同身受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