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技大學的陳美珠老師從不同角度切入USR實踐。作為護理背景教師,她關注台灣高齡社會挑戰,並從中發現新可能性。
陳老師透過調查發現:台灣83.5%的長輩都是健康的,這顛覆了一般人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所以長輩不應該是負擔,應該要發揮更大效益的第三人生,要翻轉老人的生活態度。」
基於這個理念,陳老師擔任「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USR特色永續計畫主持人,讓健康長輩自主管理生活,需要照護的長輩獲得適當支持,最終實現老少共樂的社區願景。
她的計畫涵蓋三個不同特色社區:在金華社區這個國際化社區中,居民普遍教育程度較高,對自主管理有強烈需求,陳老師的團隊協助他們建立社區治理能力,並成功申請到智慧社區計畫支持。在農村型的宅港社區,長輩們主要從事季節性工作,一年只有幾個月能賺錢,其他時間相對空閒,陳老師利用這個特點,發展工藝活動讓長者重新活躍起來,甚至創造出額外經濟收入。在相對封閉的溫陵社區,陳老師運用過去經驗,直接幫助這個社區快速跟上其他社區進度,在兩年時間內建立起完整的長者照護體系。
在課程設計上,陳老師採用創新的跨領域合作策略,巧妙地將護理科系關懷特質的女學生,與工科系注重效益的男學生配對合作。她深刻理解不同科系學生的特質差異:「因為我們護理科的學生就是關懷,可是理工的學生他們都很講求效益」、
「男生跟女生其實很自然的就有些互動,所以我們就會故意用這種方式讓學生互動,」她笑著說,「後來那些男學生看到女學生的表現,他們就會把他們的理念慢慢加進來,所以這些學生他們就學會了人文的關懷,而我們護理的學生就會想說你們在講AI我不懂,然後這些工科的學生又跑過來教她們,所以我們護理的學生就學到了智慧照護。」
這種「有時候需要一點心機」的課程設計,不僅讓學生獲得跨領域學習經驗,也讓社區服務更加多元和有效。護理系學生帶來的關懷精神,結合工科學生的技術能力,創造出許多創新的照護輔具和服務模式。
陳老師的團隊設計了各種生活輔具,從簡單的居家安全設備到複雜的健康監測系統,特別有趣的是一個針對農村長者特殊需求設計的輔具:「我第一次去發現老人家都像螃蟹走路,後來才知道是因為他們都蹲著採菜,所以整個關節變形」,於是學生設計了專門的輔具來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