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2023永續通識、醫學人文暨STEAM教育國際研討會
2023年6月14-16日「永續通識、醫學人文暨STEAM教育國際研討會」由高雄醫學大學洪瑞兒講座教授和黃芷翎教授統籌策劃,本活動由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結合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臺灣民主基金會、全國13所大學,通識教育國際交流與出版計畫(分項3-3)等共同主辦,召開多次工作會議,大家同心合意協作,假高雄市蓮潭國際會館舉辦。
-

線上「通識教育國際鏈結論壇」(International Conne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通識教育國際鏈結論壇」是由通識教育國際交流與出版計畫與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共同舉辦的線上活動,於2023年7月24日至7月26日期間舉行,持續3天,共計舉辦9場次。此次活動是「重播」2022年11月的國際研討會三位國際學者的專題演講影片,演講者使用外文演講,並提供中文字幕翻譯。
每天的活動內容包含三場次,13:30-14:30固定由韓國教養教育學會理事長、韓國延世大學的洪錫敏教授主講,講題為「韓國敎養教育學會與韓國博雅/教養教育的發展」;14:30-15:30固定由日本大學教育學會會長Prof. Reiko Yamada(山田礼子)主講,講題為「日本大學教育學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通識、教養教育改革之關連性探討」;15:30-16:30固定由美國學院與大學協會主席Prof. Lynn Pasquerella主講,講題為「通識教育與STEAM教育培養學生在21世紀取得成功的角色」。
三位國際學者的專題演講分別涵蓋了韓國、日本和美國的通識教育發展現況和未來展望,讓與會者深入了解各國通識教育的特色和挑戰。他們的演講不僅啟發了與會者對通識教育的思考,更激發了對通識教育實踐的熱情和動力。
透過這場國際鏈結論壇,不僅加深了各國通識教育領域之間的了解與交流,也促進了通識教育的發展與合作。參與者可以透過這樣的平台,深入探討通識教育的理念和實踐,並將這些啟發帶回自己的學術和教學實踐中。
-

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解密數位教學工具小冊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也改變了教育模式,數位教學不再只是選項,而是成為未來的主要方式之一。這個轉變讓老師們跨越以往的教學習慣,嘗試利用各種數位工具進行授課,發展更多元的教學策略。
我們看到很多的數位課程可能建置的很完善,也提供給台灣很多學生進行修課,可是其他老師想要走這條路卻望塵莫及,或者是不知道該怎麼向這樣子好的範例去進行學習,通識教育數位典範課程計畫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希望參與計畫的老師可以一起透過小冊的整理,讓更多想要開一樣課程的老師可以來運用,而回到這件事情上最大的原則,就是分享老師的教學 tips 。 小冊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其他的教學者如何教,最大的關鍵點在於不是只是分享自己的課程,而是分享「您究竟如何設計線上課程 、 您如何規劃線上的互動或班級經營的目標而前進」,讓其他老師看了您的教學特點後再運用到他自己的課堂,進而創造出一個好的優化及推動。
我們將持續收整老師們的工具小冊,分享於IGER的粉絲專頁。不論您是「正在走入數位的老師」或是「已經走在前頭的高手老師」,在數位教學的這條路上,我們一同前進!我們也樂於期待更多老師的參與,也請持續關注後續的小冊分享~
-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社群 112 學年度教師社群核定名單
為鼓勵通識課程教師形成社群,促進跨領域教師之交流,鼓勵採跨校方式或與專業系所教師共同進行通識課程之開發、執行,或組織讀書會與討論會,以發揚共學共好之精神,本計畫補助上述3類教師社群之運行。
教師社群活動形式可採座談會、研討會、讀書會、工作坊、實務論壇、教學媒材研發討論、同儕教學觀察、主題經驗分享等形式進行。
112學年度教師社群核定課程執行社群7件、課程開發社群7件、讀書會社群1件,共15件。
-

【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優良實務短講:大葉通識教育創新與D無窮學院
iGER計畫日前舉辦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在臺北上午場中邀請到大葉大學校務發展及品保處長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郁文以「大葉通識教育創新與D無窮學院」進行短講,分享該校如何透過結合SDGs生態基地發展特色通識教育,及「D無窮學院」虛擬學院的創新嘗試。在演講中,陳郁文主任首先感謝iGER及高教深耕計畫對大葉大學的支持,使學校能夠走出一條結合SDGs生態基地的特色通識教育路線。
-

臺灣體大通識教育的革新、定位與挑戰
「作為全國僅有的兩所體育大學之一,我們雖然規模較小,但我們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許立宏主任在分區諮詢服務座談會中,以此開頭,並娓娓道來該校通識教育的特色與發展歷程。
-

O.GE通識探險家生命教育策展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是否曾停下腳步,思考過生命的根本意義?「我為什麼活著?我該怎樣活著?我要如何活出我該活出的生命?」這三個看似簡單卻深刻的問題,正是每個人在人生旅程中必須面對的終極課題。
iGER計畫的子分項計畫O.GE通識探險家平台特別邀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孫效智教授,及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副主任王榮麟副教授擔任策展人,精心規劃「生命教育」主題策展。孫效智教授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長期致力於生命教育推廣,在倫理學與生命倫理領域具有深厚專業背景;王榮麟副教授為法國索邦大學哲學博士,專精科學哲學與演化倫理學,擅長以獨特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思考。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93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最初為校級一級單位。經過多次組織調整,於103年2月1日再次恢復為獨立一級輔教單位。目前中心位於圖書館1樓H106室,編制包括中心主任1人、助教1人及助理員1人。自113年8月1日起,由音樂系謝宜君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

從諮商到通識:生命教育的跨域推動
王冠生(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學生諮商中心主任)應iGER計畫邀請,於「2024年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以「通識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為題短講,本文據之整理而成。
-

生命教育的多元實踐:台灣各大學院校的創新教學模式
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已成為培養全人發展的重要環節。面對現代社會快速變遷、學生心理壓力增加及生命價值迷惘等挑戰,台灣各大學院校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課程,透過多元創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探索生命意義、建立正確價值觀,並培養面對人生挑戰的能力。本文根據《生命教育與通識素養》一書的內容,綜合介紹台灣各大學院校在生命教育領域的特色實踐與創新成果。
文字整理:洪瑞兒講座教授、黃芷翎教授、張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