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高教最難論壇】靜宜大學:從Z世代學生的生命與學習經驗出發
編按:
「高教最難論壇」是iGER計畫每逢全國大專院校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舉辦的例行論壇,每次邀請不同學校的校長分享觀點,除了交流各校在自身特色下發展出來的通識特質,更希望藉由每位校長的格局與視野,看見推動通識教育的困難點與突破方法。 -
【過去活動】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GER計畫)謹訂於113年12月12日(四)辦理「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本次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假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辦,以「游於變:直面未來的通識教育 」為主題,藉由專題演講、高教最難論壇、探索共創、主題短講與座談,與各校進行交流對話。
一、活動資訊:
日期:113年12月12日(四)
時間:上午09:30 -下午05:00 (上午09:00 開始報到)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臺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合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大葉大學、國立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法鼓文理學院、逢甲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二、報名對象:
本次活動參與人數上限為180人。以全國大專校院負責全校通識教育推動之單位主管為優先綠取對象。
若主管不克出席,請推派合適之代理主管或教授出席。因名額有限,每校報名人員請以1至2名為原則。 -
【過去活動】12月19日(四)《博觀通識》第五梯次線上專書發表會/研習活動
各位師長好:敬請各校派員參加,轉寄資訊給貴校師長,本活動敬備研習證書。
12月19日(週四)本計畫舉辦第五梯次《博觀通識》講座暨專書出版發表會,採線上舉辦,敬請各校派員參加,轉寄資訊給貴校師長。
本活動將一次性歸納&分析37所大學的整體通識教育,機會很難得!誠摯邀請各界參加,說明如下。
(一) 線上活動時間:113年12月19日(週四)約13:30-15:30。
(二)報名系統(含議程):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sakUCTJKbhviuAQLhs8NsqYUH8sMqR2PSTqoru30kpw/edit(三)會議網址: https://meet.google.com/rpj-wmwj-jwt
(四)本活動敬備2小時電子研習證書。
主辦單位: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等、大葉大學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亞東科技大學
【註】《博觀通識》系列專書,共有4本,37所大學分享發表,包括:《博觀通識:國立研究型大學》、《博觀通識:國立大學》、《博觀通識:私立大學》與《博觀通識:科技大學》。 -
【過去活動】113年大專校院生命教育教學社群經營暨研發成果分享會
教育部學特司將於11月至12月辦理3場「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生命教育教學社群與課程發展實施計畫(第一期-初階)」分區成果分享活動,敬邀通識教育相關人員共同參與!
一、活動時間及地點:
(一)【中區】113年11月23日(六)09:00-17:30 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瓦特廳
(二)【北區】113年11月30日(六)09:00-17:30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洛克廳
(三)【南區】113年12月07日(六)09:00-16:40 台灣金融研訓院南部服務中心501教室
二、報名對象:
(一) 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生命教育教學社群與課程發展實施計畫【第一期-初階】(112年至113年)」受補助之大專校院教學社群成員
(二) 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生命教育教學社群與課程發展實施計畫【第二期-初階】(114年至115年)」受補助之大專校院教學社群成員
(三) 各公私立大專校院生命教育通識課程及融入生命教育課程之授課教師或負責推動生命教育之代表(校長、推動單位主管、行政人員),各場次以30名為原則
(四) 各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及議題融入課程之授課教師或推動生命教育之代表(校長、推動單位主管、行政人員),各場次以20名為原則
三、參與人數:各場次100人,額滿為止。 -
【過去活動】數位課程經驗分享-帶著走的數位教學力
此次數位增能講座邀請宜蘭大學資工系黃朝曦主任,同時也擔任數位學習深耕計畫主持人,
分享數位教學經驗-帶著走的數位教學力,希望藉由老師的數位教學成果與經驗 ,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參與老師分享如課前準備、課中討論、課後評量及學習分析
所使用的一些技巧或工具,進一步優化您的數位教學。
中午一小時的時間,歡迎老師一邊用餐一邊上線聆聽,千萬別錯過~
講師: 宜蘭大學資訊管理系 黃朝曦主任
時間: 11/28(四)12:00~13:00
辦理方式: google meet線上辦理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Qy3J3tge2CQb9DY58
※報名成功將於前一天發送會議連結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臺灣的通識教育可溯自 1958 年教育部頒布之「大學共同必修科目」相關規定,其後於 1984 年再頒布「大學通識教育選修科目實施 要點」,「共同教育」包含於廣義的通識教育範疇內。技職校院的通識教育在歷經萌芽、茁壯、蛻變、整合以及不斷革新的過程,回 顧一路走來,即使艱辛苦澀,但果實終究是甜美的。有別於以學術 理論為主的一般大學,科技大學的務實致用更能契合當今社會職場 的實際需求。看到各校都能以各自的辦學理念規劃通識教育課程, 可謂各有千秋,而且能與時俱進,展現各自獨特的風貌。其中部分 科技大學朝書院教育發展,蔚為風潮;近年來,更有些學校朝地方 學學院發展,與社區場域連結,呈現區域特色,對於善盡大學社會 責任,可謂不遺餘力。本書內容粲然可觀,各校的通識教育從通識 理念、課程規劃、教材教法、連結在地資源等特色均能清楚呈現, 正是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值得學習與借鑑之處所在多有。
-
【主題短講】AI協力教與學
編按:民國1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計畫)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為增進各校通識實務的交流與激盪,特別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短講,「AI 協力教與學」場次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王世豪助理教授、臺北市立大學胡詠翔副教授以及銘傳大學賈叢林教務長擔任講者,分享各自的經驗與觀點。
-
AI時代的通識教育與人才培育—專訪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
在 AI 快速發展的今日,教育體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變。我們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教育典範轉移時期,需要去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和目的。而通識教育的出現源於人們很早就意識到單純的分科教育對一個人的學習、職業發展和生命養成不夠完整。這種分科制度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目的是讓每個人都有專精的領域,進而在工作崗位上提高效率、增加產出。許多人將這種專業分工視為理所當然,卻忽略了個人全面發展的需求。在當前過度重視就業導向的氛圍中,我們更需要反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培養專業人才,還是培養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
【主題短講】議題導向課程設計
編按:民國1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計畫)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為增進各校通識實務的交流與激盪,特別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短講,其中,「議題導向課程設計」場次邀請東南科技大學王玫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潘宗毅副組長以及國立成功大學黃仲菁助理教授擔任講者,希望透過特色課程的設計與分享,尋找未來通識教育的發展與突破的可能。
-
【主題短講】教育創新推動策略
編按:民國1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計畫)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為增進各校通識實務的交流與激盪,特別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短講,其中「教育創新推動策略」場次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鄭怡庭主任、國立屏東大學林彥廷院長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楊士萱副校長擔任講者,藉由通識課程推動經驗的分享,和與會者共同探索創新課程的落實策略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