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iGER高教最難論壇 | 通識教育的實踐構想
《詩經.大雅.文王》有句「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原意是指周人建立的邦國雖然歷史悠久,但它肩負的使命卻是革新,國立清華大學梅貽琦講座賀陳弘教授用這句古語開場,用以形容「通識教育」的處境,在舊邦新命裡,深耕在通識教育中的人總是要秉持與堅守著一份改革與進取精神,方能撬動未來大學之門的開啟。
-
iGER主題短講-多元跨域 | 通識教育 學校推動生命教育的火車頭
王冠生副教授與通識教育的緣分,可追溯到民國96-99年的「教育部優質通識課程計畫」,他先從學術層面開啟了環境倫理、道德推理、哲學概論等的學識中省思通識教育,而後又一邊開設生命教育課程,一邊肩負學生諮商中心主任的行政職,理論與實務的多年試煉,讓他產生了從個體經驗中定義與發展通識教育的可能。
-
iGER主題短講—全人素養 | 醞釀與育成 「素養導向」的心法
國立中央大學師培中心的詹明峰副教授,演講的一開始就把108課綱比做一匹狼,牠對月嚎叫的內容正是「素養」,高等教育深耕計畫、XPLORER探索者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等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計畫,彰顯教育部呼籲高等院校要對「素養」加以重視。
然而,「素養」是什麼?從其定義「是知識也是能力與態度」上著手,似乎難以捉摸把握,但倘若與大學的教學情境結合起來,「素養」概念就能轉化為課程設計的一種思維——「素養導向」,成為可以落實到學習主體的部分。這一「素養」到「素養導向」的轉化與實踐過程,詹明峰副教授稱之為「心法」。
-
iGER主題短講-多元跨域 | 十年間通識教育的創新實踐
文藻外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陳靜珮教授在演講的結尾稱自己「是通識老兵,也是小兵」,這一矛盾的說法潛藏著哪些她對「通識」的理解?就讓我們跟隨陳靜珮教授的故事走進文藻外語大學的通識教育。
-
iGER主題短講-全人素養 | 為人生編碼 TA公約裡的全人素養
Python、Java、JavaScript …即便不是工程師,也多少聽過甚至了解過這些程式語言,如今,程式教育不僅是資訊科技的一部分,也逐漸成為全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面對全球多個國家,如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將程式語言納入中小學課程甚至列為必修課程,2017年,新版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也將科技領域從自然領域獨立出來,規劃將國中及高中必修納入程式設計。有著資工教育先驅之一美譽的逢甲大學,2017年也推出雙語課程,並著力思考如何將英語與程式語言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其達成全人素養的教育效能。
-
【過去活動】2024年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
一、會議目的
自111學年度起,經由108課綱所培育的高中畢業生開始進入大學就讀,有鑑於108課綱所強調的「素養導向」和「終身學習」等概念,與大學通識教育所重視的全人發展、跨領域、社會實踐與終身學習等教育目標,具有高度對應性。大學校院的通識教育課程革新,值得積極善用此國家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的轉變,回應與落實大學生在通識教育學習的銜接和深化,以增進大學校院通識教育能有效地培育面對未來和適應多元社會變遷之人才目標。
職是之故,國立清華大學特別辦理「108課綱素養銜接暨多元特色通識教學研討會」,以對焦於108課綱素養融入通識課程與教學的規劃與實踐,以及拓展多元特色通識課程與教學的範例與傳播,本次研討會期能透過深度研習、廣泛對話和教學分享等歷程,藉此促進通識教育教師掌握108課綱和通識教育的關係,並且厚實其對通識教育專業性的認同與實踐,促進教師多元創新教學設計。歡迎各界通識相關教學人員踴躍報名參加,共同凝聚通識教師教學認同和累積通識課程品質。二、主題
108課綱素養融入通識課程與教學
通識教育專業化
深化通識教學品質
社會行動與通識教學三、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教育部、國立政治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
協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中原大學三、時間
2024年6月25日(二) 10:30~17:00(10:00起報到)四、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綜合教學大樓B1國際會議廳(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五、報名方式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Rqdpre ,額滿為止。報名期限至2024年6月11日(二)為止。本活動將提供電子研習時數證明給予全程參與者。六、議程
請參考附件七、聯絡人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郭珮翎專案管理師 (03)5715131分機73013;peiling3@gapp.nthu.edu.tw -
【優良實務學校】在通識教育裡拓一片桃花源: 臺中科技大學以SDGs融入通識教育課程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又出一本SDGs專書了。
自2021年以來,臺中科技大學以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校務主軸,便立即將SDGs指標融入通識教育環節,2022年旋即推出首部《SDGs最實用課程設計》,結合議題研究與教育現場實踐方案,成為臺灣第一本專注於談論SDGs教育實踐的書籍。今年,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則推出第二部力作《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台灣實踐案例》,把視野更進一步拓展到企業端,探討臺灣企業在SDGs的實踐案例並化為行動教材,連結起業界與學界力量,目的是讓學生早一步認識業界趨勢,在求學階段提前預備。
臺灣的教育政策與現場其實很早就重視SDGs,但像臺中科技大學這樣直接以SDGs作為校務推動核心,並且全面深植於校必修通識課程、甚至還出版專書,可說極為獨特。
在通識教育推SDGs,臺中科技大學為什麼能推得這麼快速、這麼完整?
-
iGER高教最難論壇 | 從融合中看見 有意義的通識教育
現今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是由高應大通識教育中心、第一科大教育中心及高海科大通識教育委員會在2018年三校合併後重組而成,融合的背景為新建的通識教育中心帶來檢視與反思的契機:大學裡什麼是有意義的學習?有意義的研究?楊慶煜校長從教育現場發現,老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總是希望學生知道他在學什麼,也希望他們學得會,知道要用到哪裡去。從這個共識裡,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開啟了通識教育的新徵程。
-
【過去活動】2024 iGER Day 融通與貫串—通識探索之旅
2024 iGER Day 成果發表會 隆重登場!!
本計畫成果發表會「iGER Day」以「融通與貫串—通識探索之旅」為主題,規劃「2024 iGER Day 成果發表會」(實體活動),邀請投身通識教育的師長們前來共襄盛舉,交流經驗、互相學習。
日期:113年7月4日(四)
時間:上午09:30 -下午05:00 (上午09:00 開始報到)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二樓 A2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合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大葉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法鼓文理學院、逢甲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
議程
09:30-10:00 開幕短片.貴賓致詞
10:00-10:50 專題演講
講者:吳思華/前教育部長、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講座教授
10:50-11:30 iGER計畫成果分享
分享人:
李蔡彥/國立政治大學校長、資訊科學系 教授
劉美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教育學系 教授
詹魁元/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教授
廖峻鋒/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副教授
11:30-11:50 綜合討論
11:50-12:00 換場交流
12:00-12:30 Lightning Talk / 6F 展覽活動
(地點:六樓 A616流光廊居)
12:30-13:30 餐敘—交流(60分鐘)
(地點:六樓 A616流光廊居 & 九樓 A937-A939 會議教室)
13:30-14:15 主題短講 (上半場)
主題一:跨校合作
(地點:6樓 A646階梯型會議廳)
主持人:劉美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教育學系 教授
講題:跨校社群經驗(待定)
講者:吳政憲/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 教授、文學院 院長、通識中心 主任
講題:無限時空的跨校聯盟HUB
講者:邱佳慧/臺北醫學大學 副教授、通識教育中心 主任
講題:跨校選課與數位學習平台的實踐經驗分享
講者:張哲維/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運動休閒學系 教授
14:15-14:35 主題短講座談
主題二:通識策展/推廣形式
(地點:6樓 A604個案教室)
主持人:曾守正/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院長、中國文學系 特聘教授
講題:從「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看小學老師的線上線下各種教師資源需求
引言人:詹魁元/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教授
講者:林彥傑/《親子天下》副總經理
講題:初探《博觀通識》專書的出版
引言人:宋秀娟/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教授
之一:開新與通變——〈國立臺灣大學通識教育40年紀要〉一文之見證
講者:劉文清/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 副主任、中國文學系 教授
之二: 通識作為跨域學習平台:以中央大學為例
講者:姜貞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講題: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之聲」(PodCast)經驗分享
講者:駱芬美/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副教授
14:15-14:35 主題短講座談
主題三:資訊通識
(地點:6樓 A605個案教室)
主持人:廖峻鋒/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副教授
講題:人工智慧的素養與思維
講者:張志勇/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特聘教授
講題:通識教育中的資訊科技素養:量化分析的實踐與應用
講者:邱志義/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教授
講題:數位時代的跨域學習——資訊通識普及之策略以逢甲大學為例
講者:郭崇韋/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14:15-14:35 主題短講座談
14:35-15:05 休息交流
(地點:6樓 A616流光廊居)
15:05-15:50 主題短講(下半場)
主題四:學生參與/自主學習
(地點:6樓 A646階梯型會議廳)
主持人:詹魁元/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教授
講題:Souly 網站開發心路歷程
引言人:陳錫民/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教授
講者:黃韻文/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四年級
講題:我的通識我來設計
引言人:丁后儀/大葉大學多媒體數位內容學士學位學程 助理教授
講者:林怡安/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余宥榤/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四年級
講題:自主學習的許諾與失落
講者:黃書緯/國立臺灣大學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專案助理教授
15:50-16:10 主題短講座談
主題五:日常通識實踐
(地點:6樓 A604個案教室)
主持人: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特聘教授
講題:讓勞作教育成為一段有意義的學習旅程
講者:陳明國/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學務處服務學習組 主任
講題:驅動「宿社群」的能動性
講者:吳哲良/ 清華學院清華書院 導師、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講題:「藝文活用、文創深耕」新生活美學
講者:張人懿/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校務發展中心 主任、企業管理系 教授
15:50-16:10 主題短講座談
主題六:新素養 / 素養導向
(地點:6樓 A605個案教室)
主持人: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講題:通識讓教育回到真實世界
講者: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講題:未來通識教育的多元跨域合作試想
講者:江柏毅/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
講題:「媒體素養」通識課程教學分享
講者:陳炳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特聘教授
15:50-16:10 主題短講座談
16:10-16:20 休息.交流
16:20-16:50 綜合座談
(地點:6樓 A646階梯型會議廳)
16:50-17:00 賦歸
-
20240524 典範與特色通識課程研習
典範通識課程工作坊邀請國立中央大學單維彰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自身如何設計通識課程「文化脈絡中的數學」,及轉化課程與教學的歷程。
特色通識課程工作坊則由東海大學謝志龍副教授以「犯罪與社會」的通識課程為例,分享教學生涯可能遇到的困境,紮實的分享內容,讓與會者受益良多。
感謝各位積極參與,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可以齊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