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高教最難論壇】慈濟大學:自愛利他.心懷天下
編按:
「高教最難論壇」是iGER計畫每逢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舉辦的例行論壇,每次邀請不同學校的校長分享觀點,除了交流各校在自身特色下發展出來的通識特質,更希望藉由每位校長的格局與視野,看見推動通識教育的困難點與突破方法。 -
【主題短講】議題導向課程設計
編按:民國1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計畫)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為增進各校通識實務的交流與激盪,特別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短講,其中,「議題導向課程設計」場次邀請東南科技大學王玫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潘宗毅副組長以及國立成功大學黃仲菁助理教授擔任講者,希望透過特色課程的設計與分享,尋找未來通識教育的發展與突破的可能。
-
【致謝】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圓滿結束!
感謝所有講者及與會貴賓的參與,與我們一同在廣袤的知識叢林中探索與歷險,願我們始終保有「思考的野性」。
從專題演講、高教最難論壇、探索共創、三場主題短講到綜合座談,在此起彼落的歡笑聲中,分享經驗、交流互動,度過充實的一天。
我們非常榮幸能與各校的通識教育夥伴們並肩直面未來的通識教育,期待下次再相會。 -
主題短講:教育創新推動策略
【主題短講:教育創新推動策略】
講題 1:進廚房就不要怕熱:談臺師大通識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講者:鄭怡庭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講題 2:串流通識.跨域的起點
■講者:林彥廷 / 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院長
講題 3:設計思維驅動的通識總整課程
■講者:楊士萱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
內容:
本次全國大專院校通識教育主管會議,規劃三場不同主題的短講。在「教育創新推動策略」場次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鄭怡庭主任、國立屏東大學林彥廷院長以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楊士萱副校長擔任講者。藉由通識課程推動經驗的分享,和與會者共同探索創新課程的落實策略與方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鄭怡庭主任以「進廚房就不要怕熱」之精神,推動校內通識教育改革與創新。他強調,規劃通識課程時不能侷限於當下視角,而要以前瞻思維為學校與學生規劃未來的通識課程藍圖。在學校全力支持之下,他得以將對通識教育的理念具體實踐於課程改革中。
(已取得演講錄影影像授權)
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林彥廷院長將重點放在鼓勵學生透過數位方式自主學習。例如,承認跨校磨課師通識課程與Coursera線上課程等的學分,以增加博雅課程的多元性。此外,學院特別規劃「屏東學」課程,讓學生透過課程深入理解「在地實踐」的理念。
(已取得演講錄影影像授權)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楊士萱副校長談到北科大不僅進行了學分架構的重大調整,亦成立共同教育委員會,邀集通識教師、校內各學院教師及外聘委員共同參與。期望藉此以更寬廣的視野與完整的架構,規劃並推動學校通識教育的發展。 -
探索共創成果分享
【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探索共創成果分享
議題 1:假設您能設計一所未來大學,請問您會如何設計通識教育的組織與架構?
■分享人:葛傳宇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主任
議題 2:通識教師需兼顧教學、研究及服務等多重壓力,請問學校可以有哪三種方法以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及提升教學熱情?
■分享人:蔡蕙如 /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議題 3:請問學校如何透過通識教育回應全球重要趨勢與在地議題,規劃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請舉例說明。
■分享人:馬藹萱 / 國立政治大學副教務長、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議題 4:請問通識教師可採用哪些創新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
■分享人:鄒忠毅 / 中國文化大學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內容:
在探索共創討論環節,與會師長分為十六組,討論四個和通識教育相關的衍生議題。
討論結束後,再由各主題討論者推派一位桌長代表進行分享。 -
靜宜大學:從Z世代學生的生命與學習經驗出發
【高教最難論壇】重新思考通識教育—從Z世代學生的生命與學習經驗出發
■講者:林思伶 / 靜宜大學校長
「每次回到校園面對學生,我都要跌倒一次。」
穿梭於政壇與杏壇間,擁有豐富經歷的林思伶校長,面對新世代學子的不同樣貌,她笑說:「以前我會開玩笑比喻學生是很難溝通的外星人,現在不只是外星人,還是抽象人!」
那麼,因應不斷變化的世代和思考邏輯跳躍的學生,學校該如何重新探索與定位?
林思伶校長認為,最重要的關鍵是「認知」,「尤其是校長本身的理念,校務系統的支持」。面對當前多變的時代,學校需要更靈活、更具包容性,培養學生因應自身人生未來挑戰的能力,「我們有必要對教育的變革,懷抱更多期望。」 -
致理科技大學:實踐、體驗與社會責任
高教最難論壇:面向通識教育—實踐、體驗與社會責任
■講者:陳珠龍 / 致理科技大學校長
「如何做人──尤其是做一個負責做事、尊重他人的人,這必須靠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早越好。」
為此,致理科技大學著重於養成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通識課程的發展上積極回應聯合國的SDGs議題,並將通識課結合其他計畫進行延伸。例如:結合USR計畫,將課程延伸到鄉土場域,帶領學生發掘議題,培養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另外,還相當強調實踐,引入業師資源,實施雙師教學制度,讓校內專任教師與業師能互動配合,希望能提高學生對通識課程的參與度。
談到未來展望時,陳校長表示:「期待學生能在知識經濟時代,成為有熱情與影響力的人。」 -
高教最難論壇 演講座談
【全國大專校院通識教育主管會議】
高教最難論壇 演講座談
與談人:靜宜大學林思伶校長、致理科技大學陳珠龍校長、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